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25150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将相和【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设计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情感熏陶、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2、,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

3、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难点: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的氛围中学习

4、。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采用以下的教与学方法。教法:1、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读演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步步为营,逐层推进。2、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把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学法】在学习过程中我我充分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读,议、辩、演”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 查资料了解战国的历史。2、 教师准备课文“负荆

5、请罪”相关句子。【课前预习】 1、正确认读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并运用联系上下文、课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允诺、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以及你有困难的词语。2、揣摩人物的身份、语气,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3、“将”和“相”你喜欢谁?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他的理由,画下来,并在内容旁边概括一下他的优秀品质或者你的写一写你的见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掌握“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削弱”等词语。2、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6、,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前因后果。3 、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

7、学”】二、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设计意图: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课文。】(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又突出了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抓住

8、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1)课件出示要检查的生字,让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解答,学生说不出来的教师可以解答。【设计意图:在学习中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必须,这一环节既使学生积累了词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出示阅读提示: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试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准备组内讨论。【设计意图:明确自学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

9、作标注。【设计意图:“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是基础。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为下面的感情朗读以及对话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五、小组交流自学情况(1)检查读文,纠词正音。(2)交流三个小故事所加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学生讨论完成填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设计意图:为了避免

10、将三个看似“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我将学生的视觉拉向课题中的“和”字,这就抓住了“文眼”。有“和”必有“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把矛盾的焦点指向了廉颇的错误认识(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看看蔺相如是怎样凭着一张嘴官拜上卿的。这就将三件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可分割的主线. 】小组合作:(4)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初步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出有价值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对课文不理解的内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共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生动语言的运用”以及

11、突破教学难点“如何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5)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分析、讨论得到答案。1、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要说“这块比上有点儿小毛病?”蔺相如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蔺相如回国?2、渑池之会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3、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廉颇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设计意图: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通过讨论得到答案,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字词【设计意图:

12、这两项作业不仅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 为下一课时做好了准备。】板书设计 18、将相和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攻无不( ) 理( )气壮 同心( )力无( )之宝 战无不( ) 负( )请罪完( )归赵 宁死不( ) ( )口不提二、按拼音写词语。b 关( )和氏( )墙( )( )草 ( )免( )须 隐( )利( ) 奴( )y 防( )犹( )( )望 淋( )监( )富( )( )备 忧( ) 名( )yn( )料 房( )边( ) 迟( )( )王 ( )究 ( )热 ( )水 蜿( )q 身( )弯( )( )赶 ( )服 崎( )( )势( )别( )虫( )除三、结合课文,填空。1、课文中的“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在这里是 的意思。全文的叙述顺序是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将相不和是因为。后来将相又和好是因为。2、课文讲述了 、 和 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成了 这个完整的故事。三个小故事反映了蔺相如是个 的人;廉颇是个的人。3、课文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和 ,当时有 、 、 、 、 、 、 七个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是最强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