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2510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

2、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四、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

3、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出示ppt)(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出示ppt)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

4、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2.作者简介。(出示ppt)3.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出示ppt)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5.指名朗读课文。(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

5、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三)重点字词句赏析。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出示ppt)1、字、词正音:曰:yu禽:qn 惠:hu 梁:ling2、字、词归纳:(出示ppt)(1)重点字词。甚:很。 惠:同“慧”,智慧。示:给看。2 乃:就,于是。曰:说。 未:没有。(2)一字多义。拜见 诣(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如,造诣。3、重点句子翻译:(出示ppt)(1)此是君家果。“此”的意思是“这”;“君”的意思是“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句子的意思是“这是你家的水果”。(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的意思是“没有”。句子的意思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学

6、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4.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四)整体感知1.了解故事大意。(出示ppt)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板书:杨杨梅 反应快会 听孔孔雀 会 说(“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 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

7、。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五)细节探究1、学生反复研读人物的对话:(出示ppt)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请揣摩两人说话的神情和语气。(孔君平神态很随便,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2、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出示ppt)3、从文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ppt)灵敏、机智、反应很快

8、。4、比较下面的两句话,看看那一句更好。(出示ppt)(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孔雀是夫子家禽。第一句好,杨氏之子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有寓意孔雀不是你们家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水果。5、教师总结:(出示ppt)孔君平将“杨梅”和“杨”姓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活跃了见面的场面,也显示出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六)延伸拓展(出示ppt)给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七) 课堂表演让学生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评价。(八)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九)板书设计杨氏之子 聪惠杨杨梅 反应快会 听孔孔雀 会 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