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专家点评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21017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专家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专家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专家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专家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专家点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一个物品习作指导评课稿刘延红老师这一次习作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写一个物品”自由命题作文,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刘老师在她的说课中做了介绍。我将就她如何指导学生写一个物品,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听课之后的一些想法。第一个方面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往往害怕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是一件苦事、难事,而刘老师在这堂课中将品味葡萄干和习作教学联系起来,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葡萄干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逢年过节经常吃到。但是在课堂上仔仔细细品味葡萄干,应该说还是第一次。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也比较喜欢,甚至可以说是沉醉其中的。那么这种把习作指导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活动中来,就很容易激发

2、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会让写作教学“言之有趣”。第二个方面是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过程。写一个物品,自然离不开观察。平常我们的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往往只是用眼睛看,而在刘老师这一次习作指导课中,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两次品味葡萄干,第一次用眼睛去看葡萄干的大小、色泽,然后用手去触摸它的表皮,再用舌头去品尝葡萄干的味道,品味葡萄干这样一种物品的本身。第二次品味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在品尝过程中内心的一些感受,由葡萄干联想到更丰富的东西。可能会想到某个人、某件事,甚至体会到蕴含的某种哲理。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有了这样一种观察过程的体验,他要写的东西就多了,解决了学生“言之有物”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表达技巧的

3、有机融入。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的习作教学,除了兴趣,除了观察过程的体验之外,还应该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渗透。刘老师的这堂课着力让学生吸纳的表达技巧是借物抒情,为了把这个技巧融入到学生的认知当中,刘老师摒弃了传统课堂中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借助品味葡萄干的活动与学生真诚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由物到人、由物到事、由物到理的联想,实际上就是借物来抒情。另外在这个基础之上,刘老师还有引入了三篇借物抒情的文章,在课前让学生阅读,建立起读和写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前的自读,再在课堂上让学生比较、发现、体会借物抒情文章的写法。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刘老师通过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

4、对话让学生直观的体会什么是借物抒情,然后通过群读类学,习得文章的表达技巧,这样就达到一种“言之有法”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刘老师的整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既享受了过程,也悟得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同时在写作内容上,也彰显了自己的个性。通过写一个物品来表达自我,这种自我可能是自己的情,可能是自己难忘的事,还可能是自己从中感悟到的一些道理。以上三点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看法。写一个物品习作评改评课稿刘延红老师这堂习作评改课让我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往往对于“学生写,老师改”这样一种模式习以为常,而刘老师的这堂课却对此发起了革命性的改变。她的这种改变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突显

5、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课之初,刘老师就创设了一种“当小老师”评改作文的情境。由“被批者”到“批阅者”这样一种身份的改变,学生格外的好奇和兴奋,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叶圣陶曾经说过,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写作者本人。评改作文的主体的确应该是学生,刘老师的做法也顺应了学生的这样一种需求。这种评改主体的改变,也让课堂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这种观念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第二个方面是习作评改目标的聚焦。很多时候,我们的习作评改不知道评些什么、改哪些地方,目标比较宽泛,实际上达不到良好的评改效果。而刘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比较集中,评的要点跟她指导的要点是密切相关的。在习作指导课中,借物抒情

6、是第一要义,那么在这节评改课中,她就把学生是不是运用了借物抒情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来考量。习作评改基于习作指导的重点,与习作指导的重点一脉相称,这个目标的聚焦就更容易实现一课一得,一次习作一次发展。第三个方面是习作评改方法的指导。在这堂课中,刘老师引导学生采用“三看”的方法评改作文。一看亮点,二看重点,三看生长点。所谓亮点就是文章的闪光之处,它也许是一个亮眼的题目,也许是一段生动有趣的语言。每个孩子的文章都有其个性化的闪亮之处,发现这样的亮点,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重点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借物抒情的目标,这个目标达成度怎么样,就要看他是否把物品的特点写清楚了,然后由这个物相关联抒发的情感是否充分

7、。做到了这一点,基本上就是一篇比较好的文章。而生长点,就是我们常常要跟学生提出的建议或者要改进的地方。刘老师提示学生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写一到两个更有针对性的意见或者建议,可能是修改错字、病句,也可能是完善细节,让抒情更充分等等。这样一种“三看”的视角,清晰明了,操作性很强,也让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在具体的操作形式上,刘老师挑选了一部分学生的习作,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合作评改。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评改的过程,在实践之前,刘老师还选取了一篇修改过的文章进行了示范讲解,并对评改符号运用,进行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可以看出,这一堂课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他们通过做小老师体会到老师批改作文的辛苦,也获得了做小老师得成就感。或者通过评改别人的作文,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提升了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刘老师这一堂课开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先河,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也是作文评改从观念到行为,再到效果的一种改变吧。 湖北省特级教师 熊春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