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将相和》整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19478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将相和》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将相和》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将相和》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将相和》整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及将相和整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两课语言上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是走在语言前的这个道理。并懂得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知识与能力:2、通过对课文的梳理理清文章的结构。 3、在语言的对比中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5、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进行探究。教学重难点:1、通过两课语言上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是走在语言前面的这个道理。教学过程:一、 整体进入梳理课文结构师:看到大屏幕,我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忆说一说晏子出使楚国以及将相和都经历了那些事情?出示:入城门 完璧归赵见楚王 渑池会见赴宴席 负荆请罪 这两篇课文我

2、们横向比较有什么不同?二、对比感受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为品读做铺垫1、结构不同从而引出起因不同刚才有的同学说了,晏子使楚是一个人的三个故事,而另一个是三个并列的事,到底他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呢,这就要看一看故事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背景资料帮助理解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那么,将相不和的原因又是什么?得出: 晏子使楚 将相和与楚修好 共抗晋国 起因入城门 完璧归赵见楚王 经过 渑池会见 因摆宴席 负荆请罪 果师: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对课文横向进行比较,不仅发现他们起因的不同,还知道他们结构的不同,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们再接着看。 语言态度的不同2、有什么不同?你是从哪发现的? 读晏子和蔺相如的语言三、

3、品读语言感受思维是走在语言的前面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1、晏子和蔺相如的言语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感受到 晏子 语气委婉 绵里藏针 不卑不亢 有礼有节 蔺相如 理直气壮你能不能用这样的语气读出来? 自己练习 点评 紧紧围绕语气2、过渡:从他们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蔺相如据理力争,晏子柔中带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两个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进行调换,让蔺相如说话柔中带刚,晏子据理力争,来一个戏说。下面我们就过一

4、把导演瘾,注意,为了说起来更加的逼真、顺畅,同学们可以适当地改变语言,加上动作,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学生表演 3、师:把语言改了以后,和之前相比合不合适?我不只要结论,你再好好读读课文,文中告诉我们两个人只能那样说,用你的语言概括一下,为什么不能换,要一条一条说清楚。先自己学习画出文中的依据进行批注,然后在小组进行交流,组长作好记录。重点:目的不同 a引发学生思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晏子出使楚国,假如你就是晏子,面对齐国你怎样想?可到了楚国,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怎样想?C 小结:正因为他这样想,所以他说话只能绵里藏针。 再读D 而蔺相如呢? 完璧归赵 他怎样想? 璧在我在,誓与和氏璧共存亡

5、 态度必须理直气壮E 小结:正是由于他们出访的目的不同,想法不同,想法不同,态度也就不同。面对的王不同 引发学生思考:晏子来到楚国目的是与楚交好,可是面对这样一个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楚王,他又怎样想?蔺相如到秦国的目的是进行交易,交易不成要完璧归赵,可是面对残暴的秦王,他又怎样想?过渡:正是由于他们出访的目的不同,面对的王不同,造成他们的想法不同,他们采取的态度也就不同。像这样的人其实很多,百度一下周总理,你就会发现他很多在外交上机智的语言。所以说说意思小结:是呀,无论是晏子态度的委婉,还是蔺相如的慷慨,都经过了想、说、看等过程,所以说,机智的语言来自智慧,智慧的语言来自思维,思维的语言来自听、说、观察。冥想:本节课我们完成了两个主要目标,我们先是比较两课的不同,从而感受到人要改变思维方式,会有新的发现。接着探究了人物的语言,你又想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