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8660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打开语用之灯 照亮阅读之路 《颐和园》示范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卢小梅【教材分析】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

2、景色之优美。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建筑、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通过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积累运用语言,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采用不同手法描写景物的写景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创设情境,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关键字词,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

3、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图片;课件;课堂练习纸。【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智力抢答:世界之最知多少。1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2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3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y)和园。一、说园,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多媒体伴乐播放整册书写景的文章图片。2.咱们就跟着课文去旅游吧。你们看,我们曾目睹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感叹着神秘莫测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惊喜于百鸟争鸣的鸟的天堂,第五组课文中,咱们还跟随作者攀登了什么样的长城?开火车请学生说:气魄

4、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历史悠久的长城3.人们常说,一次好的旅行,胜读一本好书。今天咱们再去游览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就是4.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颐”,理解课题,读题。“颐”字左边的中间是口(用红笔标出),这是个古字,也读y,有安乐、享乐之意。咱们继续,(写完“页”字旁后),这个字就读y,此时“颐”就是保养、休养的意思。“和”是心平气和的和,“园”是园林的园。取名颐和园,意为这是一座调养精神,让人心平气和的园林。来,咱们把课题读一遍。5.再读课题。这也是一座有240多年历史,素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大公园。咱们再齐读课题。6.拓展积累读课题.

5、A自古以来,有许多名人墨客游过颐和园,大学士纪晓岚当年游颐和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指一生读。课件出示: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B清朝的乾隆皇帝对昆明湖情有独钟,他说,指名读课件出示: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C毛主席也曾这样称赞颐和园, 生齐读:课件出示:莫到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7.颐和园究竟魅力何在?让我们再跟随作者的笔迹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游览颐和园。【设计理念:轻松的谈话引入课文,再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曾经学过的写景课文图片,欢快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若旅游,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积累语言是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首

6、要任务之一,创设愉快的环境中,课件出示名家游完颐和园所写的名句,恰到好处点拨本课主题,又使得学生积累语言】二、入园,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1)组块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大殿 长廊 堤岸 佛香阁A你们发现这一组词语,写的都是有关什么?B你真善于发现总结。这个词就读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建筑C全班一起读。D在颐和园中,佛香阁是最大的建筑物,园中也不乏精致的建筑。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课件出示第三组:这座石桥上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E咱们向他一样,读准句中的生字,读通句子。【设计理念:将生字词组块归类学

7、习,既联系课文,又不显枯燥,更容易识记。多媒体的辅助,使本环节教学形象生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2、体会游记特点。A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带领咱们都游览了哪些景点?课件出示: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带领咱们都游览了哪些景点?从课文那些语句看出来的?B生浏览课文,生汇报。结合汇报板书:长廊、万寿山、登上万寿山、昆明湖。C现在,你们知道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吗?D课文中就是这些语句链接过渡,(课件出示)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作者游览顺序,也让我们知道作者游览景点发生了变换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

8、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E像这样按照一定游览顺序记载游览的的文章,咱们可以简称为“游记”,随着地点转移记叙游览的方法称之为移步换景法。板贴:移步换景。拿出笔,在你的课题旁工整地记下这四个字。3、感受文章结构A游览,总会有感受。课文中就有句子概括了作者的感受,找到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B生静心画C汇报: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E补白形式读前后两句。游完颐和园,作者在记载这次游览时,开篇就抒发自己的感受,读颐和园的确太美了,乃至作者在游览结束时,又再次总结自己的感受,读F这样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称之为什么?G文章

9、就是在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下显得清晰了然,今后咱们写文章,也可以尝试运用这样写法,这样的结构。【设计理念:初读课文,以“作者带着我们游廊了哪些景点”轻松的话题,激发学生静心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抓住关键景点,利用多媒体呈现路线,作者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本课写作方法“移步换景”,写作结构“前呼后应”形象清晰地呈现,辅助学生流畅地概括。】三、游园,品读悟美(一)逛长廊,体会特点过渡:跟随作者的脚步,咱们先去长廊游览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廊的有名体现在什么哪?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用点出关键的词语。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廊的有什么特点?用“”线画出相关

10、的句子,用点出关键的词语。1.学生自学2.汇报(1)品长廊之“长”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A.师:见过什么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预设:天空、大海B.引读句,体会长颐和园的长廊就像天空,一眼望不到头,读颐和园的长廊就像大海,一眼望不到头,读齐读C.巧妙的一个语句,虽然我们不曾到现场,但也让我们从视觉上、从意境中体会了长廊的长。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2: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A. 你关注了这句话中的数字,用列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什么方法?B对,咱们曾经在三年级太阳这篇课文就接触过。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C.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长廊的长,读出惊叹一间教室约

11、8米长,七百多米大概相当于几间教室长?(稍停)相当于80多间教室。不够惊讶,好,再举个例子,咱们教室前的走廊大概20米长,七百多米的长廊相当于多少条走廊?相当于差不多37条走廊。谁来读,读出你心中的惊叹。指生比赛读,读出惊叹C.补充资料,加深体会长课件出示补充资料: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纪录”。你们看,(师念资料)。据资料记载,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纪录”。听读了有什么感觉?D.引导说出感受预设:自豪、赞叹、长廊真长啊F.读出自豪,读出

12、你的赞叹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来,读出我们自豪与赞叹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28米长,分成273间。【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景物特点是单元学习重点。采用“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资料辅助”等方式,让学生以多种形式体悟长廊的特点。课堂活泼,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体现了新课标“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也为“作者就是扣住景点的特点来写景点。”这一写作技巧埋下伏笔。】(2)品长廊之“美”过渡:长廊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点?预设:长廊很美。板书:美 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句子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出示图片,感受长廊色

13、彩美A这就是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你从作者两个简短干脆的词组的语言中看到了色彩美的画面。课件出示句子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A课件出示横槛图片就是横着的栏杆,上为槛,下为栏。B引读体会,运用词语形容横槛上的画走在长廊上,抬头一看,这横槛上的五彩画,有几千幅,画着( )有的画着( )有的画着( )C用一个词形容横槛上的画,那就是?预设: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千姿百态D这简直就是画展,实在太丰富了,读句补充资料感受长廊内涵美课件伴乐出示:横槛图片资料: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的彩绘,共有一万四千多幅,内容包括山水画,花鸟虫鱼,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

14、物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A五花八门也罢,色彩缤纷也好,看点是这横槛上的画不是一般的画,据资料记载,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的彩绘,共有一万四千多幅,内容包括山水画,花鸟虫鱼,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想象说话,感受智慧之美A同学们,如果你就走在长廊上,你抬头一看,看到的是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你抬头,还会看到什么?指生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走在长廊上,抬头一看,呀,是西游记里的 走在长廊上,抬头一看,预设: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预设: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B.现在,你觉得长廊的美,仅仅是五彩的美,种类多的美吗?预设:不,它还是内涵的美预设:是智慧的美分角色朗读,读出智慧的美这是一种有内容的美

15、,女同学读。这是一种智慧的美,男同学读拓展名人观看长廊图,升华民族自豪感课件出示补充的资料:彭丽媛率众人参观颐和园图片A 2014年11月11日,也就是去年的昨天,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他的夫人彭丽媛正向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介绍长廊横槛上的画,夫人们驻足欣赏,细细品味。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自豪与骄傲,咱们一起读课件出示句子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A.补白读,体会花多有花的地方一定美,何况,长廊两旁载满的花木,读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B.你读出了什么?预设1:我读出了长廊的花非常多预设2:花一年四季都有预设3:花非常美C.指导书写“栽”,品悟“栽满”。这句话中,有个词也能说明花很多为何作者不这么写呢?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