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624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孟浩然(689740),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他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

2、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自学提纲: 1画出古诗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利用工具书 课下注释,理解诗意,批注不理解的地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3、 江 天 际 流。,烟花三月,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 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 说是“西辞”。,“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的景象,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行 岸边相送,我仿佛听到: 李白对孟浩然说:_! 孟浩然对李白说:_!,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 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练习: 诗中有画,你看到了什么? 诗中有话,你想说什么?,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 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

4、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尽”字和“唯”字将孤帆远 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 目驻神驰的情形巧妙的展现出来。,赠孟浩然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品读感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写出了作者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的分析:,诗的第一第二句是以要远行的人-孟浩然

5、-为中心,说明他要顺长江东下到扬州去。 “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开头两句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赢得前人称此句爲“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