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496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读写结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鸡教学设计庞婉薇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3、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教学重点:找出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从描写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写作

2、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课前故事:孟母三迁)一、谈话导入课题1、评点故事。这是一位负责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这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你瞧!今天来了一位特殊的母亲。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16*母鸡)。2、观察课题有什么特点?生:多了个“*”。师:代表什么呢?生:略读课的标志。师:那我们都知道略读课文要怎么学习的?生:根据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学习。师:说得真好,看来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74页,谁来读一读导读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我们这节课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请1生回答。(出示幻灯片)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把题目转换了下,

3、请看大屏幕。出示:1、这是一只( )的母鸡?2、与猫比较,写法各有哪些特点?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检查同学们课前的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欺侮、凄惨、 如怨如诉、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一撮儿毛)。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呢?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时间5分钟)。生:这篇课文写了作者由讨厌母鸡到喜爱母鸡再到对母鸡的尊敬。(师相机板书。)师:那哪部分写讨厌,哪部分写喜爱呢?生:13段写讨厌之情,5-10写喜爱之情。师:那第四段是什么?(引出过渡段)师:善于倾听是你说话的基础,听得清楚,待

4、会就能说得清楚。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 )的母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时间3分钟。友情提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因为)来回答问题。学生汇报交流,适当指导朗读,把群众性的口语凸显出来。3、师:既然作者那么喜爱这只母鸡,那能不能把讨厌母鸡的那部分删掉?请同学们同桌交流、探讨下。生1:可以去掉,文章会更加简洁有力,观点明确。生2:不可以去掉,通过写讨厌,更突出作者对母鸡的喜爱及尊重。生3:运用先扬后抑,以引出所咏之物。三、 对比写法特点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同样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这两篇课文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出示表格:母鸡猫 结构孵小雏鸡前和孵小雏鸡后两部分

5、古怪和可爱两部分 情感由讨厌到喜欢喜爱 语言群众性的口语,京味很浓生活化的口语 写法1.都有一个过渡段2.都通过动作、神态描写特点3.对比的写法四、总结是的,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我们带着对这位鸡母亲的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五、拓展延伸1、老师把这句话编成了一首小诗,同学们自己先读读。 出示母鸡的小诗。请生朗读。升华主题。 2、 如此伟大的一位母亲,如此英雄的一位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让我们带着崇高敬意齐读课题。六、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争取背诵。2、完成导学练习母鸡。3、用喜欢的口吻改写第一段的文字。母鸡教学反思

6、 庞婉薇 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因此,教学目的定位:1、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同时,感受作者群众性口语的特点。2、交流读书体会,对比与猫的写作手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

7、引导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引出对母亲的尊重之情,进而提问:既然作者这么喜欢这只母鸡,那能不能把前三段的文字删掉?引出课文对比的写法。让我们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有个总体的认识。教学时再贯穿朗读的指导,写法的渗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只母鸡。最后根据第9段自编的一首小诗升华主题,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当然,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过多,也因为紧张忘记回馈课文写了什么?在两课比较时,可以通过对猫这篇课文的回忆来实现母鸡这课的迁移。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干练、学会取舍,让课堂节奏快起来,让课堂效率高起来。母鸡说课稿庞婉薇一、说教材 母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

8、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16课。这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这篇课文的重

9、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二、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2、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三、说教法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文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与猫相比,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2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

10、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母鸡与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所写,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

11、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

12、易懂。5、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sh)的,欺侮(w),可恶(w),差(ch)不多。6、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四、说学法1、课题入手法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释题入文。2、圈点勾划法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自己有所感悟的词句和没有理解的词句,分别作上标记,以便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释疑。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3、,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从文中所感悟到的内容,相互取长补短。五、说流程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我们根据本班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孩子的特点,让学生谈生活中对母鸡的印象,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交流预习、相互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

14、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学生对预习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3、紧扣问题,自主学文(1)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比读、齐读、默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文中的真情。有关母鸡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要求学生用内心的情感细细品读,让学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感悟母爱的伟大,然后再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从而也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猫 和 母鸡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4、拓展文本、延伸课堂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人们都说爱屋及乌,当我们对这位鸡母亲产生尊敬之情时,就会忽略它的缺点,甚至将它的缺点看作优点。我们在这一组课文中,学到了许多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将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5、 板书设计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突出中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