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278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2.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3. 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准备:PPT教学活动(一) 课题切入,直奔中心教师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学生活动:带着上节课的感受读: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轻松地体会学习的喜悦,同时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二)独立学习,品读感悟教师活

2、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给出阅读提示: 1、用“_ ”画出描写人类在农耕社会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2、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语句。 3、想想课文是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学生活动:按要求自学。(设计意图: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搭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对话,交流,并收获独到的见解,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三)合作交流,精读理解,教师活动:请生汇报划出农耕社会生活状态的句子。学生活动:品读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

3、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1、出示农耕时代的生活组图,请生边看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2、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3、猜想交流,那个时代还可能没有什么,练习用“没有_ ,没有_ ,还没有_ 。”说话。4、交流祖先们的美好愿望。5、朗读训练。教师活动:请生汇报20世纪伟大成就的句子。学生活动:品读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1、请生读句子,交流都列举了哪些成就。2、交流生活中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

4、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3、体会作者用了列举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的伟大成就。4、请生列举一些20世纪的成就。5、读资料(20世纪科技成就的资料补充说明)6、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练习用20世纪,人类_ ;20世纪,人类_说话。7、与祖先对比,体会、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教师活动:请生找出作者引用称赞20世纪伟大成就的古诗。学生活动:1、品读古诗,体会成就变化之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2、小练笔:用几句话写出你此时心中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巨大反差,又可以在收集资料中积累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语言,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5、且将人文培养统一到语文素养训练之中。在字里行间的品味中,并不只满足于理解文意,而力求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四)总结引导,凸显中心教师活动:总结引申,交流引导。学生活动:1、20世纪的伟大成就,英国的科学家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请生齐读。2、请生齐读课文结尾一句。3、总结板书。(设计意图: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后,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及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回总结,同时也是对感情的升华。这么做,旨在以情感为媒介,促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语言文字因素进行内化,以落实课标中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反思:呼风唤

6、雨的世纪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

7、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一有着语言特色的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 第三,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体现语言训练的扎实。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本应该在重点感悟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总之,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来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