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2660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塔头小学 赵媛媛一、教材内容: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叶老的

2、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设计理念: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注重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在充分了解他们自学所得的基础上,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话题,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同时我抓住了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

3、含义深刻的句子。3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五、教学重难点: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2、能够理解三次写爬山虎等含义深刻的句子。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顾课文讲了两件什么事。(二)构建阅读话题,切入文本。通过课文阅读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时所表现的一丝不苟,和请“我”到他家做客所表现的平易近人,这两件事让作者认识了“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以及“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

4、品与文品。在汇报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感激、尊敬与怀念。另外,通过“愣住了”“春风拂面”“小小的心融化”这些词句的理解,感受作者心被感动的过程,体会叶老的人品以及对我的影响,为后面理解“借物喻人”打下基础。最后通过总结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作者懂得的道理,进一步感受叶老的人品与文品。(四)教学提升。这篇文章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了我与叶圣陶老先生之间的两件事上,突出表现了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找到文中两处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第一处的爬山虎仿佛是作者心情的见证,道出了作者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的欢快与激动,教师点出这种借助外界的景物来表达心情的写法叫借景抒情;第二处具体描写更多的却是衬托叶老先生。叶老的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写爬山虎就是在写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加深感受。进而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深刻含义。体会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再读这个题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五)拓展升华: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如同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那么绿着,深深地影响了作者。有没有对你有些启发呢?学完了这一课,你收获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