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2601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

2、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学会用“不但反而”说一

3、句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这也是本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教学准备: 收集补充与课文所处时代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租界和八国联军入侵的一段历史,拉近学生与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深入体会写人文章,感受人物的思想酝酿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周恩来的照片。师:这是谁?(周恩来)你对他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周恩来的文章。(板书课题)(1)指名读题(2)“崛起”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崛”的字形,崛是山字旁,跟山有关,讲山怎么样呢?(山突起)山突起,在这里

4、指中华的什么呢?(兴盛,繁荣,富强)(3)说说整句话是什么意思。(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盛,繁荣,富强,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坚决而有力地读(齐读课题)。2、为什么周恩来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读课文。2、出示新词:租界巡警惩处吵嚷帝国主义耀武扬威衣衫褴褛铿锵有力(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3、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者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可以说自己愤恨的,生气的,无奈的,自豪等。预设:生1:我愤恨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生2:我生气中国政府腐败无能。生3:我难过中国人民不能

5、为中国人争气。生4:我自豪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5:我知道了在租界里一位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帮她,反而训斥了她。三、了解租界1、是啊,这件令人愤恨、生气的事发生在租界。你们对租界有什么了解?理解“租界”租界:(顾名思义是被租的地方。而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政府,允许他们永久或长期(比如30年)占用我们中国的一些地段。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2、伯父眼中的租界是怎样的?周恩来眼中的租界又是怎样的?默读18小节,划出有关的句子。反馈:(一)伯父眼中的租界出示: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

6、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中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1.指名读。2.伯父眼中的租界事怎样的?你从哪儿读懂的?(令人恐惧、避而远之、危险、不讲道理的地方)3.指导朗读。过渡:这么一个热闹繁华的地方,为什么在伯父眼中却是一个这么恐惧、避而远之的地方呢?让我们跟着周恩来闯入租界去看看究竟。四、闯入租界,明立志原因1、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哪些情景深深地刺痛了少年恩来的心,同时也刺痛了你的心?请你画一画,等会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2、交流: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谁的行

7、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生: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课件出示)生:中国巡警。因为课文中说中国巡警原本应该惩处肇事的洋人,结果没有惩处肇事的洋人,还把中国妇女训斥了一通。1.师:请你读一读!(生读)2.一个“不但反而”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不但反而”显红)谁还想读?3.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学生讲到中国巡警的做法时,问:中国巡警本来应该怎样做?)师评价:这真是一个胳膊肘怎么能往外拐呢!4.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而这个妇女呢?你能用上“不但反而

8、”来表达吗?出示句式:这个妇女不但没有(),反而()。师:又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事实。谁想读!我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谁还想读!师:中国巡警的行为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更刺痛了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的心!一起读!还有谁的行为刺痛了你的心?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n)褛(l)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课件出示)1.生:洋人。师: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谁还想读!2.听得出来,同学们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从“得意扬扬”中,你读懂了什么?(洋人霸道,冷酷,无法无天)师:这个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洋人太令人气愤了!一起读!3.读着读着,这句

9、话中刺痛你的心的仅仅是洋人吗?生:衣衫褴(ln)褛(l)(贫穷)哭诉师:被洋人轧死的,也许是这个妇女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活泼可爱的孩子,相依为命的丈夫)但是现在她被洋人轧死了,这个妇女在哭诉着什么?你听到了吗?(如果学生只说到哭亲人死得冤,就引导:她仅仅是为了失去亲人而哭诉吗?还在哭诉谁?)(哭诉洋人的嚣张跋扈,哭诉巡警的软弱无能,是非不分,哭诉中国的落后,哭诉人间没有天理。)4.中国妇女的一声声哭诉刺痛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谁来读一读!中国妇女的这一声声哭诉更刺痛着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的心!一起读!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刺痛了你的心,你也想读读的?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

10、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1.生读句子谈体会。2.师:同学们,我们就是围观的中国人,来(提醒起立)望着这一幕,我们不禁握紧了拳头。读问:你们“紧握着拳头”想干什么?可你们这么做了吗?(没有)引读:但是,在外国租界里(“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显红)指名读。谁又敢怎样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敢怎么样)。3.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悲愤、无奈、悲哀、敢怒不敢言)同学们,外国租界原本是谁的领土?(中国的)对呀,是咱们中国的领土。可是现在,你看引读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

11、警。1.师:目睹了这一幕一幕,在周恩来的心目中,在你们的心目中,租界又是个怎样的地方?百姓:敢怒不敢言,有冤不能伸洋人: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巡警:为虎作伥,本末倒置,没有公理2.师: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洋人可以横行霸道,有的中国人却不能进去呢?为什么中国的巡警局不给中国人撑腰?反而站在洋人的一边,把这个本来已经痛哭不堪的妇女又痛斥了一顿呢?为什么围观的群众都紧握着拳头,不恶狠狠地朝着那个洋人打下去呢?师:为什么?为什么?出示伯父的话: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一起读!多么辛酸,多么无奈,再读。3.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板书)你体会到了吗?4、让我们一起合作读7、8自然段,再来体会体会。正因为中华不振,这一条条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正因为中华不振,那衣衫褴(ln)褛(l)的妇女在哭诉着什么,而大个子洋人则正因为中华不振,原本应该为妇女讨回公道的中国巡警不但反而正因为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都但是只能5、看着这一幕一幕,作为中国人,你的心能平静吗?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请写下来。反馈。五、小结周恩来切实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心理会想些什么?下节课我们再走进周恩来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