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256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4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2.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的原因。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最尊敬的人是谁?为什么尊敬他?生1:老师,因为老师给予我们关爱。(是老师给予了你父母般的关爱)生2:爸爸妈妈,是爸爸妈妈生我养我,把我抚养成人。(是的,父母永远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生3:爷爷奶奶,是他们宠我爱我。(你们是爷爷奶奶的小皇帝,小公主。)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你们想知道石老师最尊敬的人是谁吗?生:想。师:老师尊敬的人,他有一个宽广而博大的胸襟,一生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一生,鞠躬尽瘁。而在他离开的时候却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产,一点骨灰,但他却深深地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他就是周恩来。(

3、幻灯片)周恩来这个名字,陪我们走过了一百零九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三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灵,一个报效中华的伟大理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幻灯片)齐读2、读课题:师:请你像周恩来一样,铿锵有力的读出来。(1)请学生读题(2)齐读课题3、理解课题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生1:为什么要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生2:崛起什么意思?(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好样的!)师:谁能帮他解答?生:振兴。(掌声送给他,说明他已经认真预习过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

4、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那么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呢?其实,在周恩来12岁那年,有件事情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促使他立下了这个宏伟的志向。打开书本,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自由朗读)师:使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话来说,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四个字。生:中华不振 (板书)找到的举手。师:简短的四个字不仅震撼了周恩来的心灵,也震撼了我们每一位同学。师:是的,在20世纪初,中国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周恩来12岁那年来到东北,先听到了后来看到了所以最后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让我们跟着周恩来的脚步去感受中华不振。(幻灯片)2

5、、学习生字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篇课文的生字。(幻灯片出示:帝、伯、范、闯、租、嚷、巡、惩、妇、振、铿)请同学们结合书本自己读,读会了再读给你的同桌听。生:读。师:现在,咱们来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开一辆小火车。生:读一遍,组一个词语。帝(帝国主义) 伯(伯父) 范(模范) 闯(闯进) 租(租界)嚷(吵嚷) 巡(巡警) 惩(惩处) 妇(妇女) 振(振兴)铿(铿锵有力)师:同学们课前预习的真棒!现在,请女同学来领读一变,男同学跟读。师:为了帮助大家系统地记忆这些生词,老师用文字把它们串联在了一起: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在华争夺的焦点,伯父的一句中华组振让在模范学校读书的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在一个

6、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得意扬扬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振兴中华的抱负。当校长问到诸生为何读书时,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三、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师:12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满怀憧憬,他想象中的中国是非常美好的,但他亲眼看到的却是中华不振。因而他背着伯父和同学来到了租界,请你找找租界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横线划出来。 (默读全文)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7、。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吗?生1:我看到了那里和别处不同,很热闹。师:他第一次来到租界,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他感到很(惊奇)谁来试着读一下这句话。指导朗读:嘿!应读第一声,并示范朗读。齐读。别处是怎样?而这里又是怎么样的?生2:别处老百姓生活贫寒,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这里却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师:是啊,一条条街道生说(灯红酒绿)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又是怎样的一副场景?生3:喝酒、唱歌、玩乐。师: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国人却逍遥自在。租界里除了外国人,还有生说(耀武扬威的巡警)师:咱们闭眼想象一下。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场景?生4:中国巡警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

8、 ,目中无人。师:给人感觉生说(很嚣张)他们也是中国人,为什么能在外国租界那么嚣张?生5:仗着外国人的势力。师:他们是我们中国人的生说(耻辱),他们是生说(卖国贼),是(汉奸)。你还看到了什么?生6我看了很多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在玩乐。师:你看到这样一副场景,心情怎么样?生7:气愤。师:把你的气愤体现在朗读中。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这一场景足以让我们气愤不已,但更气愤的还在后头。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请你默读第八自然段,把周恩来看到的事情用横线划出来。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

9、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生1: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中国妇女。师:从中你有什么体会?生2:我很同情这个妇女,她很可怜,亲人被轧死了,不但没人给他说理,还被 中国巡警训斥。师: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从她的穿着中得知她很穷苦。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生3:衣衫褴褛师:妇女如此可怜,而中国巡警却生说(可恶、可恨)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4: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

10、斥了妇女一通。师:训斥是什么意思?生5:严厉斥责。(想象中国巡警是怎么训斥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师:而且还不是训斥了一两句,而是生说(一通)。师:面对这一切,同学们你们气愤吗?周围围观的中国人怎么样?生:紧握拳头。师:他们心情怎样?生:愤怒。(请你把你的愤怒体现在朗读上)师:他们都很冲动,但为什么都没有冲上去?生:因为中华不振。师: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感情朗读)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齐读)五、总结师:正因为中华不振,我们中国人才到处受欺负;正因为中华不振,我们中国才会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对象;正因为中华不振,12岁的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如此宏伟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