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2561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学校 王亮亮【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形成知识体系,构建语言能力,还要积淀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激情”不断与文本进行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学生学习语文精神境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

2、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2、简单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1)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课文共写了几件事情,请你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每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3、通读全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一会儿,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好,读书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读中感悟“中华

3、不振” 品读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从中感悟“中华不振”。导读的句子:重点指导: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伯父心情复杂,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此时此刻伯父的心情。(担心、无奈、愤怒、沉重)读出担心读出无奈读出重点指导读出无奈的感情。“租界地是什么样的?品读周恩来心中经常想周恩来心中充满疑惑,他想到了几个问题“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只有三个吗?(引导学生感悟)导读:不仅是周恩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无法接受,更无法理解我们不仅要问,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读这岂止是问,简直是呐喊,同学们读2、读重点段大屏幕出示:“这个妇女的亲人被

4、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解读重点段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教师配乐朗读江河水少年周恩来看到的租界地是什么样的?朗读指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34位学生说话。想象: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师:读了这段话,你心情应该怎样?(伤心、气愤)齐读。3、激发情感,质问人物分块剖析,继续追问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为什么?(课文中告诉我们答案了吗

5、?)师:是的,从伯父的话中,我们得到了这个答案中华不振啊!教师补充板书:啊!这个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被惩处了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是啊,中华不振啊!教师相机补充板书:!师: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师(向着全体同学,痛心疾首地):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教师手指板书。)一齐说生齐答:中华不振啊!教师顺势补充板书:!师: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他们,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啊?“中华不振啊!”,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4、补充材料,加深感悟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

6、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师: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块牌子,你想说什么?交流学生的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指导)师: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生齐答:中华不振啊!5、自由读第三件事情:恩来立志(1)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2)少年周恩来的志向与同学的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回答。教师即兴点拨。师: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周恩来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专横跋扈。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

7、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男同学读师:这更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女同学读师: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交流周恩来故事,教师总结读书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离去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周恩来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 而读书,也不仅仅是为明理而读书,而是为 而读书。因为在少年时他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现在大家

8、完整地回答刚上课老师提出的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看出“中华不振”。从妇女的哭诉声里看出“中华不振”。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的神情中看出“中华不振”。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的丑恶嘴脸中看出“中华不振”。从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的拳头中看出“中华不振”。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看出“中华不振”。从课堂里魏校长慷慨激昂的情绪中看出“中华不振”。 6、讨论:从每件事情中分别能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思考、 好奇心强、有同情心 、关心同胞、 热爱祖国 、有远大的抱负)7、思考:这三件事情是孤立存在的吗?找找文中的过渡句。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师:正因为有了像周恩来这样的一代领导人的努力,如今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欺凌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自由写作,师相机鼓励。师: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国家的强盛,为国家的繁荣而热爱读书吧! 四、作业设计附板书: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 中华不振啊?伯父的话见 中华不振啊!妇女受欺侮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远大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