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00849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复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镜成像”专题复习,2017届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北浦中学 丁应富,考试说明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直击中考(历年命题点回顾),6. 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在白纸上标注玻璃板、蜡烛和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 7. 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_放置云南2014.21(2)第1空;2009.18(1)第2空 8. 物体在玻璃板后成像的原理(光的_)云南2014.21(2)第3空,预复习(考点知识回顾),1.实验步骤:把一块 玻璃板 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玻璃板 的蜡烛,透过玻璃板,用一只 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直到与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

2、 。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 。 2.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问题: (1)实验应该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会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实验中用 来代替平面镜,这是因为: 。,薄,竖直,前,完全相同,完全重合,等效替代法,暗,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作用是: ; (4)直尺的作用是: ; (5)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 收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不能,虚像,(6)实验中的玻璃板要 一些,并且要 。(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放置,则水平桌面上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与像重合)(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透

3、过玻璃板,发现在玻璃板的同一侧看到了同一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能反射光线,并分别能成像),薄,竖直放置,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成虚像。且像的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历年命题点释疑:,较暗,透明,像,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6. 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在白纸上标注玻璃板、蜡烛和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 7. 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_放置云南2014.21(2)第1空;2009.18(1)第2空 8. 物体在玻璃

4、板后成像的原理(光的_)云南2014.21(2)第3空,竖直,反射,同侧,虚,使实验结论具有 普遍性,常考类型练讲通,例1 (2016通辽)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A B,变式题 (2016来宾)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的位置。,1. 在物体上先找出物体的特殊点(端点、转折点或关键点等); 2. 根据像、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这几个特殊点的对称点,即为像点; 3. 再用虚线连接这几个像点,得到物体在镜中的像(用虚线表示)。,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方法归纳:,类型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高频),例2 (2013云南3题3分)照镜子时,你会在镜

5、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 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镜里的像是虚像 B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C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人向镜靠近0.2 m,像将远离镜0.2 m,A,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平面镜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就形成了物体的虚像,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人向镜面靠近0.2 m时,像也向镜面靠近0.2 m,故D错误

6、。故选A。,例3. (2016云南13题2分)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到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选填“虚”或“实”)像。,虚,一定,解析: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则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也一定能够看到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能看到驾驶员,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则他看到的是驾驶员在后视镜中的虚像。,例4. (2015云南18题第2空1分)如图所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A到O点的距离为L.将镜面OM绕O点转过90至OM,A的移动轨迹是_形。,【解析】根据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

7、对称,作出镜面OM绕O点转过90后物体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因为物体距离O点的距离保持不变,恒为L,则物体A在镜面的移动轨迹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 。,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类型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例5 ( 2009云南18题5分)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 实验应在光线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 实验中观察到与甲蜡烛相同的乙蜡烛恰好与甲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表明: 。 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观察每组数据可知:L1比L2_cm,其原因可能是: 。,较暗,垂直,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大0.2,测量时没

8、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例6 ( 2014云南21题7分)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解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需要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故需要刻度尺。,刻度尺,(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 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 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解析】为了使像成在未点燃的蜡烛上,所以玻璃板与纸面需要竖直放置;沿玻璃板画的直线MN代表平面镜;人眼能看到物体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竖直,平面镜,反射,(3)如图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

9、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等大;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 所成的像为虚像。,相等,垂直,对称,(1)实验中将蜡烛以3 c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蜡烛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先测出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一组距离,便得出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10、:_ ,理由是: _ 。,不变,拓展设问:,不合理,只做一次实验,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3)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无论如何都没能找到像的位置,其可能原因是_ _,经过调整装置后,终于观察到了像,但她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 _造成的。 (4)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 _。,玻璃板没有与 桌面垂直放置,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 反射面都会成像,便于直接比较像和物 的位置关系,1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 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m;若涪江

11、水再上涨0.5 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m。,12,考点针对训练:,23,2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大,不变,3.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镜映出海鸥的_像(填“虚”或“实”),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_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虚,不变,4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12、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A,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D,6.作图:在甲图中作出AB的像;在乙图中作出平面镜。,甲,A B,乙,(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实验中玻璃板应 在水平桌面上,否则会出现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做实

13、验:,较薄,实验突破,竖直放置,无法找到像的准确位置,(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实验中便于 。,(4)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用直尺的目的是为了 探究 的关系。,确定像的位置,大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5)在玻璃板前方点燃蜡烛A,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方移动,直到 时,则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在镜中所成像的位置。在寻找烛焰A的像的位置的过程中,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6)实验中一个小组没有蜡烛,他们用电池代替蜡烛做实验,发现成像不太清晰,请你想办法使电池在平面镜中的像清晰一些:

14、。,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A,用电筒对着电池照射,增加电池的亮度,(7)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A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 _ 。,(8)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A 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像的大小与物体 的大小相等,前,(9)改变A的位置,重复(7)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A 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0)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CDBA,(11)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12)如图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结论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