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069802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由此可知,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A. 安边境B. 尽地利C. 稳秩序D. 抑商业【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可知,古先圣王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先务於农”,民心纯朴,利于国内稳定,并非说明“先务於农”是安边境的措施,排除A;尽地利不是统治者主张“先务於农”的主要原因,排除B;材料

2、信息无法体现抑制商业,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联系所学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目的分析解答。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开宝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记述出处“太祖初晏驾,孝章宋后使召秦王德芳。(使)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后)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晋王)”涑水记闻“上(太祖)即夜召晋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甲寅,太宗即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

3、(赵光义)遂继皇帝位。”宋史本纪第四“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后改名为赵炅)自立”辽史本纪第八A. 赵匡胤死后其弟继承皇帝位B. 使者与晋王赵光义合谋政变C. 赵匡胤主动传皇位给赵光义D. 赵匡胤之子才德不济难继大统【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太祖川传位晋王、太宗即位、帝(赵光义)随继皇帝位、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后改名为赵炅)自立”可知,四则材料均涉及赵匡胤死后其弟继承皇帝位,故A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不是四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信息,排除;D项材料无体现,排除。3.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

4、”、“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A. 促进洛阳经济恢复和发展B.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C. 彰显民族政策开明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可以看出,“归正”、“慕义”符合北魏笼络汉人的心理,目的是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政治文化,不涉及经济、民族政策,排除AC两项;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4.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 粮食生产格局发生变动B

5、.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下降D. 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变化,反映了粮食生产中心由苏湖地区转移到湖广地区,故A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5.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 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 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 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 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在充斥封建主

6、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中可以看出,材料主张在封建主义势力依然强大的情况下,“中体西用”思想是较好的改革方案,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与中体西用的影响不相符合,近代中国正确的救国方案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他的救国实践都失败了;B项与中体西用的内容不相符合.6.在鸦片战争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B. 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

7、一步发展D. 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外国势力介入中国事务的程度愈深,“买办”的影响力愈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突出反映”的要求,排除;材料现象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D项不能反映,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与该现象的关系,排除。7.1930年李立三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李立三以上认识产生的根源是A. 受共产国际的影响B. 对苏俄模式的迷信C. 缺乏对中国

8、国情的了解D. 基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革命道路的争论。从材料可以看出,李立三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思想路线产生的根源是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8.1971年第26届联大在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英、法、荷等西方国家投了赞成票,而中国援助的刚果等国却投了反对票。据此判断,当时的国际背景是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B. 中美关系出现解冻迹象C. 中国外交政策面临

9、重大考验D. 美苏两大阵营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由于受这一事件的影响,在1971年10月的26届联大会议上出现材料反映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是中国的主动选择,排除;美苏两大阵营不复存在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排除D项。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

10、债务。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A. 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运行B. 防止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C. 彰显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D. 体现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答案】A【解析】材料中对于公民的权益进行种种保护,主要是保证公民参加城邦政治,显然是保证城邦政治的有效运行,故A正确;B中税收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特点;C中人文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与材料意思不符合。10.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认为:“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以下对于“政治遗产”理解正确的是A. 美英两国政治上都实行代议制B. 政党政治是美英政治的核心C. 美国三

11、权分立思想来自于英国D. 美国学习英国实行联邦制【答案】A【解析】英国议会被誉为是议会之母,美国一开始,就借鉴英国议会组成大陆会议,推动北美独立。并由制宪议会制定了1798年宪法,推动了美国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英国政治遗产的继承性,两国的政党政治都是从自身历史发展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美国的三权分立来自于法国的孟德斯鸠,故C项错误;美国的联邦制是独立之初,为了解决邦联制存在的问题而产生,故D项错误。11.1933年美国政府以蓝鹰为标志(如图),发动了“蓝鹰运动”,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NRA”即“全国复兴管理局”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

12、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当时这一做法是为了A. 增强国有企业中政府的影响力B. 鼓励企业以闪电速度加速生产C. 用政府力量加速金融业的复兴D. 改变企业生产管理的无序状态【答案】D【解析】经济大危机时候,由于企业生产过度,导致生产无序性,促使销售市场瘫痪,为此联邦政府实行“蓝鹰”标识,主要是改变企业盲目生产的缺陷,故D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不是增强国有企业影响力,故A错误;B与材料中主旨不符;图片标识主要是企业生产问题,不涉及金融领域,故C错误。12.法国作家福拜楼说:“伟大的艺术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露面一样”。以此观点所创作的文艺

13、作品应属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伟大的艺术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露面一样”可以看出,此观点认为作者不要把自己的观点或主张直接说出来,而应该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符合现代主义的特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故选D;结合所学可知,AB是浪漫主义,C是现实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封建庄园时代,英国的耕地以敞田制(Openfield)为基础,属于公共型(Commontype)。即为了使每个成员得到大致相当的土地,便把耕地按肥瘦、远

14、近、干湿分成若干“条田”,在村民中分配。这样,每个农民的土地便散布在不相连接的几块土地上这种方式显然不利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不利于个人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大约在十四五世纪,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本身愿意将各自分散的条形地互相交换(或收买过来),加以圈围,这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圈地。15世纪末以后,由于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羊毛价格日益上涨,养羊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与此同时,新航路开通之后,在英国发生的价格革命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额定地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于是那些贪得无厌的贵族、庄园主便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他们进行大规模的圈地,开办

15、牧场,从事养羊业。真正意义上的圈地运动开始了列宁也对圈地运动予以高度评价:“从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其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无情地处置了农业中各种传统关系,并使这些关系与自身相适合并服从于自己的。从这一方面看,英国是最革命的国家。”整理自吕晔等的简论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启示材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摘编自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的观点。(2)综合材料一、二,比较近代英国与当代中国在处理土地关系问题上的主要异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流转对于我国当前农村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敞田制不利于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