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0694711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艺全套配套课件教育技术导论ppt4-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教育技术哲学,颜士刚,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织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其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1.1,程序教学基本原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单元,编制成教学导论,由学习者自主学习。 例如:,1.2,程序教学的大致程序,1.辅助直线程序,其特点是“直线程序多重选择反应”。学生严格按照机器呈现的教材连续向前学习,而不管他们反应如何。学生在机器提供的若干答案中进行选择,只有当他们选出正确答案后才被允许进入后一个项目的学习。,

2、1.2,程序教学的大致程序,2.经典直线程序,其特点是“直线程序构答反应”。它把教材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给学生呈现一步学习内容,就要求他们以填充或写答案的方式作出反应。如果学生答错了,机器就呈现正确的答案,然后再进入下一步的学习。,1.2,程序教学的大致程序,3.内在分支程序,其特点是“分支程序多重选择反应”。学生掌握了一个逻辑单元后便接受测验。测验用多重选择反应方式进行,根据测验情况决定下一步的学习。选对答案,学生就可进入新单元的学习;选错答案,学生则被引向分支程序,告诉他错误的性质,并给予补充材料,然后再回到前一逻辑单元重学或重选答案。,1.2,程序教学的大致程序,4.适应分支程序,

3、其特点是“分支程序构答反应”。学生在正确掌握了概念N后,可以依次学习概念N+1,但若学生在N中作了错误回答,就应该转向Na.Nb学习,这里提供的补充材料更为详尽。,1.2,程序教学的大致程序,此程序只有一个主序列,在回答错误时进入子序列,通过子序列后再回到主序列。他与经典直线程序的不同在于有补充程序;与内在分支程序的不同在于子序列终止于主序列的下一个步子上,而不是在离开主序列的那一步上。,教育技术哲学,颜士刚,2.程序教学的局限性,(1)斯金纳犯有同传统行为主义者同样的错误,即只注重描述行为,不注重解释行为;只注重外部反应和外部行为结果而不探讨内部心理机制。他把内部过程看成是一个“黑箱“。因此

4、他是一位极端的行为主义者。有人把他的思想体系称为“描述性“的行为主义。,教育技术哲学,颜士刚,2.程序教学的局限性,(2)斯金纳在晚年仍然坚持自己的行为主义观点,反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反对对学习过程和行为塑造过程的认知解释。站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上看斯金纳,他是一位坚定的行为主义者;而站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角度上看,他是一位顽固者。,教育技术哲学,颜士刚,2.程序教学的局限性,(3)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其实践效果并不像斯金纳预想的那样好。教学实践表明,程序教学减少了师生直接对话的机会,阻碍了师生间的及时交流,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在教学机器上学习,还会有盲目地追求学习进度、猜想问题的答案和不求甚解等不良倾向。,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