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68301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X 页数:92 大小:9.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全套课件(第三版)(上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第四章20年代新诗(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20年代新诗,.,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20年代新诗概述,诗歌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是由五四文学革命完成的。经过“诗体大解放”,白话诗终于完成了摆脱传统的古乐府式、击壤式、词曲式等古诗词体式束缚的蝉蜕阶段,进人自由创造的天地。 初期白话诗主要发表于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报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周作人、朱自清等都是重要的白话诗人。,早期白话新诗的尝试,1917年新青年第2卷第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此后不久,沈尹默、周作人、陈衡哲、俞平伯、罗家仑、傅斯年、康白情、刘半农以及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在新青年、新

2、潮、星期评论、少年中国、学灯、觉悟上发表了一批初期白话新诗,使新诗“在文学上的正统地位以立”。,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1、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胡适: 尝试集,尝试集 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2年10月,他重加增删,附去国集,共存诗词64首。陆游曾说“尝试成功自古无”,胡适反其意而用之,改为“自古成功在尝试”,其诗集因此命名为尝试集,以鼓励大家试作新诗。,胡适尝试集书影,尝试集中诗歌的内容,(1)反封建礼、威权 (

3、2)反军阀你莫忘记 (3)倡自由鸽子、老鸦 (4)尚进取上山 (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尝试集的尝试及意义,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胡适说:“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位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刘半农:相隔一层纸,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一九一七年十月,北京,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写于1920年9月,初刊于1928年版的新诗歌集,赵元任为此词

4、作了曲。 歌词是刘半农在英国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用比兴手法,写远离祖国的游子情怀,“她”可以是男的,女的,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沈尹默:三弦,中午时候,火一 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 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 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 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 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沈尹默的三弦手稿,.,发表在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1918年8月)上。 被胡适称为“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一首最完全的诗。”,

5、沈尹默,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1922年4月出版诗合集湖畔,同年5月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出版诗合集春的歌集。 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 他们诗中的真纯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湖畔诗社诗人,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湖畔,.,过伊家门外 汪静之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谪,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写于1922年1月8日,收录在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蕙的风中。 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进步青年追求自由恋爱被扭曲了的矛盾

6、心态。,小诗,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徘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徘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小诗,从形式上看,最短两行,最长的18行,一般是三五行。多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 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主要有冰心的繁星和春水集,宗白华的流云集,苏雪林的村居杂诗集和何植三的农家的草紫集。,流 云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从微风中,飘来流水音 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诗人宗白华后来也是一位著名的美学理论家,其美学散步堪称中国现代美学经典。,冯至,(1905-1993)

7、本时期 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 诗集昨日之歌(1927年 出版,上卷收人写于1921- 1926年上半年的抒情诗48 首,下卷收入叙事诗4首)。 鲁迅颇称之为“中国最杰 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冯至的抒情诗,1921-1923年所作诗主要受五四时期郭沫若等人的新诗影响,句子比较自由,对于音节、旋律、韵脚不甚措意,而注重诗意的提炼与表达(绿衣人、问)。 从1923年的新的故乡、吹箫人的故事至1924年所作在海水浴场、海滨诸诗,诗人开始注意诗歌的音乐性,着意于诗意与诗歌的音乐性的协调,形成自己的特色。 1925年以后,一条小河、蛇、在郊原诸诗发表,表明诗人诗艺日臻娴熟。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

8、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感情深沉含蓄,不似徐志摩、闻一多的热烈浓郁; 在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哀婉清丽,不似徐志摩、闻一多的瑰丽多彩,也不若郭沫若的直诉狂呼; 在形式上,语言明净,大致押韵,有整伤美而不严整一律,,朱湘,(1904-1933)是前期新 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有诗 集夏天(1922)、草 莽集1927年8月)、石 门集(1934)、永言 集(1936)。,朱湘,.,自觉回归传统并力图从传统中求发展,故而其诗既远离当时的文学趣味,也没有采取一般诗人的通常作法在诗中表现动乱年代的典型感受。 在他的诗中采莲少女、待嫁新娘、摇篮曲,无不恬淡平静,工稳美丽,诗风古典而奢

9、华。,草莽集 (1927),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O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频等,都是有影响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 除微雨外,尚有诗集食 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 这些诗均写于1920一1923年在 法国留学期间。,李金发,李金发诗歌艺术特征,李金发最富个人性的诗,即表现特定的精神感受、心态感觉,抒发无以名状的情绪的诗。 在形式上李金发不追求纯净、圆润、和谐,钟情于新奇、怪异和突兀;不甚着意整体形象、意境,而致意于一个个意象的奇特组合和其暗示的力量。

10、 诗歌创作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等人的影响。,第二节 郭沫若,.,.,郭沫若创作道路,创作道路,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于一个地 主兼商人的家庭。 郭沫若说:“我之所以倾 向于诗歌和文艺,首先给予了我以决定的影响的就是我 的母亲。”他把幼时暗诵的唐人绝句称作是他“所受的 诗教的第一课” 1897年春,郭沫若开始受家塾教育,白天读经,晚上读诗。 1900年庚子事变后,家塾教育 逐渐有所革新,于四书五经及唐宋诗文外,还讲授新学 课本和笔算数学。,.,郭沫若故居,.,.,1910年2月,郭沫若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丙班读书。 1913年10月,郭沫若走出夔门, 先是考取天津陆

11、军军医学校,因不满于学校当局而不愿 入学。在他大哥资助下,于同年年底赴日留学。 1914至1923年,郭沫若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 科、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习。 1916年夏秋之际,郭沫若与日本少女安娜(本名佐藤 富子)恋爱并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身居异邦的郭沫若,受到这 股突起狂飙的猛烈冲击。 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上半年,是他新诗创作的爆发期。 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炉 中煤等名篇,便是这时写成的。当时的创作除收入他 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外,还有许多集外佚文。 1921年6月下旬他与成仿吾、田寿昌、 郁达夫、张资平等人成立创造 社,1922

1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1921年4月与成仿吾一同回上海,于同年9月复返日本继续 求学。诗集星空,即1921年和1922年诗人心灵受到创 伤而又渴望继续奋斗时留下的诗作。 1926年3月,郭沫若离沪到广州,任广东大学(后改 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 7月,郭沫若参加北伐,先后任国民革 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总政治部副主任 等职。 1928年初,郭沫若等后期创造社成员和太阳社成员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28年 2月下旬,郭沫若化名吴诚离开上海去日本。 流亡日本10年间,郭沫若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甲骨文字研究、

13、两周金文辞大系、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古代铭刻汇考四种、 先秦天道观之进展等。 1937年芦沟桥战事发生后,7月25日,郭沫若只身离日潜奔祖国。 “皖南事变”前后,郭沫若写了棠棣之花、屈 原等6部历史剧。,.,1949年7月,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 联合会主席。 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 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三届主席、中国人民 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 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1978年6

14、月12日,郭沫若逝世于北京。,.,.,.,晚年郭沫若,.,女神,女神,女神中最早的诗大约写于1916年,一小部分写于1921年,绝大部分写于1919年和1920年两年间。 女神初版于1921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印行,为“创造社丛书”第一种。初版本在书名下注明为剧曲诗歌集。,女神,.,全书除序诗外,共3辑。第1辑收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等3篇诗剧;第2辑收凤凰涅般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各10首;第3辑收爱神之什10首、春蚕之什8首和归国吟5首。全书包括序诗共有诗歌54首、诗剧3篇。,诗化了的五四精神,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在地球,我的母亲!、天狗、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篇中,郭沫若凭藉地球、大陆、海洋、宇宙等宏观物体和诸多意象,激励人们“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拥抱一个崭新的世界!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这个狂放不羁的“自我”与天地并生,他们否定世间一切的传统偶像,摧毁封建的精神枷锁,以期高张本我,获得彻底解放。女神中还大量描写自然,讴歌自然,赋予自然以无限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礼赞。( 梅花树下的醉歌 、 天狗、浴海、地球,我的母亲! ),声音,“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郭沫若:创造十年,沫若文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4页。),.,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在五四时代氛围中,诗人反抗、叛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张扬。诗人对太阳、山河、海洋、生、死、火山、光明、黑夜等一切具有破坏与创造力量的事物,都无比祟拜。(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论是对自然的礼赞,还是对创造精神的颂扬,都与郭沫若早期世界观的哲学基础泛神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女神的艺术想象与艺术形象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晨安、雪朝)、光海、夜步十里松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