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0678531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关联理论对口译解释力 摘 要: 关联理论作为近年来对西方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对翻译这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解释力也是强大的。本文对关联理论及其相关核心概念作了简要阐述,并着重讨论了关联理论对口译过程和口译策略两个方面的解释力。最后,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译员提出了相关要求。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口译 解释力 一、引言 关联理论作为近年来对西方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对翻译,这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解释力也是强大的。而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交际性比笔译更加明显。由此可见,用关联理论来解释口译中的实际问题是可能的,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纵观国内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关联理论来

2、分析讨论口译中的推理,预测思维,并据此对译员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关联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斯波伯和威尔逊(Sperber & Wilson)根据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关联理论。在对关联理论进行探讨之前,有必要也必须对关联的定义有个详细的了解。 何谓关联?关联是科学、哲学与日常生活中既重要又模糊的一个概念,要对它做出清楚的界定和分析并非易事。盖茨达(Gazdar,1979:45)指出:“关联与语言学描写相关联,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关联概念还缺少形式化的语言分析。”沃斯(Werth 1981:129-130)认为,会话互动的解释主要是以关联为基础的,但我们却没有给

3、关联下定义,所以我们必须弄懂关联到底是语义概念还是语用概念。由此可见,作为关联理论中的基础概念,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未对关联有具体准确的定义。 作为关联理论提出者的斯波伯和威尔逊,承认了关联概念的模糊性,认为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用法,甚至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用法。在他们看来,要探讨“什么是关联”,首先必须弄清楚“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这一由于新信息在旧信息中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而产生的概念。语境效果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语境隐含、假设增强及假设抵触(Sperber & Wilson,1986:108-117)。具体说来,即, a.认知效果与

4、现时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语境隐含; b.认知效果加强现时的语境假设(为其提供更多的证据); c.认知效果与现时的语境假设产生矛盾(为其提供有力的反证)。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这本斯波伯和威尔逊合著的书的再版中,又提出了第四种语境效果,即现时语境假设的削弱,而它只能作为另一语境效果的一种副产品。 基于对语境效果的探讨,斯波伯和威尔逊对关联概念做了如下定义(Sperber & Wilson,1986:122):一个假设当且仅当在某语境中具有语境效果时,它才在该语境中具有关联。 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概念是不充分

5、的,原因有二:首先,关联性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但该定义却未能指出如何判定关联度;其次,关联被定义为假设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但未说明如何判定语境这一核心问题。 有鉴于此,斯波伯和威尔逊对关联度问题进行了着重讨论,认为“关联度取决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比率,这里的输出就是语境隐含或效果的数量,输入则是推导出语境隐含或效果所需的处理量”(Sperber & Wilson,1986:74)。用公式则可表示为: 关联度语境隐含或效果的数量/推导语境隐含或效果所需的处理量 即,Relevance=contextual effect/cognitive effort 从公式中,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关联与语境之间的密切

6、联系,而语境这一心理结构体,是个变量,是动态的,因此,也不难得出决定关联度的两个因素都是变量。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现实交际活动中,关联度是介于最佳关联与毫无关联的一个值。从人类的认知特点来看,人们都是以尽量少的认知努力去获得仅可能大的认知效度。也就是说,在日常的话语交际中,听话人在处理话语时,这些话语本身在交际双方的意识形态中都具备一定的关联性质,所花费的认知努力愈大,关联度愈小。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不是先有语境,然后去判断话语关联;相反,人们希望正在处理的假设是有关联的,然后再设法选择一个能够实现关联最大化的语境”(Sperber & Wilson,1986:142)。

7、 因此,关联性和语境效果两者之间形成一种重要的关系:“关联性是制约演绎推理的原则,语境效果是衡量关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即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何自然、冉再平,2002) 然而,语境效果不是衡量关联性的唯一标准,另一个条件就是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认知努力与关联性成反比关系。 三、关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不以规则为基础(rule-based),也不以准则为标准(maxim-based)。对待交际,可从两个方面分析:对说话人来说,为传递某一意义的意图提供证

8、据,就是使听话人明晰的一个示意过程;对听话人来说,在说话人提供的证据的基础之上,就是一个识别说话人意图的推理过程。与此同时,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 1)交际双方的“互明”(manifestness); 2)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交际模式有两种模式:静态的编码解码模式和动态的明示推理模式。在一定交际活动中,受体根据一定的认知语境推导出语码所表示的会话隐含,这时,代码模式就与推理模式形成结合点。 1.对口译过程的解释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

9、工具(梅德明,2001)。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口译和一般交际显著不同的一点就是,它包含两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第一个过程中,源语讲话人将信息输入给口译员,译员感知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要求译员在短时间内从自身的认知语境的所有假设中选出符合原交际者意图的假设,结合自己原有的图式进行合成并输出。而在第二个过程中,口译员将在第一个过程中加工处理合成的信息传递给目的语听众。用图形可以表示如下: 由此可见,在口译交际中,源语讲话者、口译者和目的语听者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三元关系。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中,追求交际的成功已不仅仅是译员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应使得源语讲话者

10、与目的语听者在认知语境中达到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所谓的最佳关联就是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认知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effort)。 在这一个过程中,口译员充分利用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包括百科知识、逻辑知识及语言知识,从源语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等各个层面推导出隐于源语明示信息后的暗含信息(亦或称为交际意图),找到源语信息与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获取相应的语境效果,并且最后以目的语听众的认知能力和期待为标准对目的语进行最佳关联性的取舍,在目的语中为听众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将源语的意图和相

11、关信息传递给目的语听众。用图形可表示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按照关联理论,如果源语说话者与目的语听话者之间能够直接交流,那么听话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假设来寻找与说话者发出的话语信息相关联的内容。然而,在口译活动中,由于语言的隔阂,这种寻找关联性的工作实际上是通过口译译员来真正实施的(芮敏,2000)。有鉴于此,我认为在口译交际活动中,口译译员不仅充当了语言形式转换者的身份,还扮演着转换认知语境的角色,而后者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具有跨文化交际意义。 2.对口译策略的解释 关联理论对口译策略的解释力,主要体现在推理思维和预测能力等两个方面。 推理思维过程从

12、译员的语音听辨开始。译员的听辨不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进行,更不能是断开的、毫无关系的,单独的音节或词汇的简单拼凑,而应该是连续的语言链。 以下是根据一段录音资料听写得到的文本。由于录音效果和现场音响等原因,背景十分嘈杂,且说话人声音忽强忽弱。另外,讲话人来自东南亚国家,口音浓厚。听写文本为: In this regard,for (1*)reasons,because of divers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s,Asia has (2*)regulatory barriers against trade with each other in a

13、 variety of financial products (3*)growing free trade in physical goods,but (4*)within Asia. 尽管这段讲话中遗失了不少信息,但我们可以联系现有信息,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知识,翻译如下:由于某些原因,比如说法律和体制背景的不同,亚洲国家之间在很多金融产品上存在着贸易监管壁垒。这与当前货物自由贸易的增长态势有所不同。 根据发言人的材料,四处遗失的内容分别为: (1)a host of historical (2)has unwitting erected (3)we have the irony of (4)

14、relatively little free trade in financial products 由此可见,全文的大义基本相同。可见,译员应具备处理不清晰语流的能力,对不完整的语言链的间断进行信息的弥补。 预测,作为口译员必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其策略的运用也体现关联理论的应用。预测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义预测;二是意思预测(达妮卡赛莱斯柯维奇,1992)。前者是说通过逻辑预测尚未出现的语义内容,后者指的是通过语言规则来预测尚未表达完整的语言形式所含的信息。当译员认知语境中的主题知识与交际时所涉及主题知识相吻合时,译员就能够做出积极敏捷的反应,积极思维推理,对说话者即将传达语言信

15、息作出预测,从而“理解当时的语义群,而无须某人把话说完,自己也就明白了”(达妮卡赛莱斯柯维奇,1992)。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句子: You are a real business negotiator,but if you hang on to the listed quotations . 译员首先听到在谈判中的恭维对方的技巧,接着出现转折连词but,此时就可以预测对方后文就不再是恭维的话了。连词if把条件引出,说如果对方还坚持所列报价。听到这,译员已经完全可以预测到讲话人接下来会说,他们将无法接受。而下文正好是“its impossible for us to come to the terms .”。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简单,在现实口译中,译员在脑海里应该能够对语境假设进行动态分析,就可以在需要时及时激活自己的语言和信息库,这样在无形中就加强了讲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语境效果,让听者在获取期待的信息的同时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这也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口译中的最佳关联。 四、结论 关联理论提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解释翻译这一“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Richards,1953),但是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尽管关联理论,由于本身的理论性质,不可能从量化的角度给予口译实践具体指导,但是口译思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