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67564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3年全国卷历史第四十题说题稿原题重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

2、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

3、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一、命题立意、考点分析1、教材出处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

4、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社会的变迁东南沿海地区移民潮出现;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2、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特点。(2)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3)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的兴起。(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5)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

5、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考点分析:2013年的第40题,“海洋”权益的开发和利用,起自殷商至于明清,历经近海开发到远洋航行,海上丝路联络海外到厉行“海禁”;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海运四利,洋务派倾心打造海防,开发海洋之利,清政府逐渐放开“海禁”。此题中心是海洋意识古近时期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涉及考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试题呈现方式新颖,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2 顺应了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创新潮流,强调了历史学科“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4、能力水平考查:以社会转型期的重大问题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史料研读、综合分析和阐释论证等能力。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结合,既体现文

6、明史观,又体现整体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平中见奇,淡中有浓,学科特征明显。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通过这些题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5、考查目标:知识与技能:考查近时期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这既是世界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从古老的“大陆帝国”走向“海洋强国”的现实课题。考查过程与方法:迁移所学知识,评价历史问题,从文字、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能力并正确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二、学情分析、错因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外科学技术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整合和迁移能力,更缺少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

7、力。2、错因分析:第一、时空观错乱,基本常识欠缺,历史事件掌握不清,学术阅读匮乏;第二、语文功底薄弱,摘抄原文现象严重,无法用规范语言作答;有观点,史实论据不充分,逻辑混乱;第三、没有段落、没有层次,关键字句不突出。三、解题策略、学法指导第一步:从细节入手,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从材料的细节入手,关注材料的引语、作者、出处、时间、涉及的核心人物与核心事物,通过整合一系列的细节知识,大致了解出题人的目的和用意,进而把握考查的知识点。第二步:仔细阅读材料,找准关键词,关键词往往在段首和段尾,有些在段中。第三步:排除无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这样可以省时省力,有助于理清思路,顺利作答。 第四步:回归教材

8、,做好材料知识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用课本知识来补充和完善答案。第五步:写-注意答案要“六化”:(1)要点化(2)精准化(3)主干化(4)段落化(5)序号化(6)整洁化总之,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本题解析:(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从齐国到明清,利用海洋的区域范围、用途的变化,对倭患反映的维护海权的意识或方法的不同,在利用海洋方面使用指南针等工具,从这些方面去归纳概括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问回答主要从晚清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近代化发展的角度切入分析,结合材料可以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时海禁政策破产,中国海洋权益被侵略,洋务派等官僚在西方侵略的影响下主张加强海防建设、发展海外贸易、开发海洋资源、

9、允许国人出国等方面去归纳鸦片战争后的主要变化。(3)对启示的分析要紧紧围绕西方侵略中国海洋权益及引起中国人的一系列反应去归纳。【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3 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影响加深。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四、引申拓展,规律总结1、试题变形(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变形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动呈现出怎么的新特点?”可以从1、生产方式的改变2产业资本构成的改变3主要部门的变化4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变5人民的消费观念的改变6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2、规律总结答题模式: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五、教学建议,反思提升1、重视文化史的教学2、加强高频考点的训练,多讲不如多练3、重视历年高考真题的价值挖掘4、扎实做好教学和命题工作5、利用一切资源,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