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65544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人定胜天”以及我们为什么错了2008年11月27日 12:22:56 作者:薄景昕 来源:薄景昕 【 字号 大 小 】 【 打印 】 【 关闭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头脑中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这样的词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定胜天。实际上,这样的表述,使我们深切地感到面对自然,人类总是充满一种情绪,常常把自然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作为人类的一个征服的对象而产生强烈的对抗意味,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征。而事实上,人是不能胜天的,人定胜天仅仅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想象,是人征服自然的一个美好的愿景。因为大自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很难被人类所认识。 本文认为,“人定胜天”在鼓舞人心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但事实上,人不能胜天,大自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很难被人类所认识。现在,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把握规律,善待自然,总结经验,以求得人类对大自然的复杂性认识更加理性和成熟。在自然灾害频仍,而反思之少的今天,我们来谈论“人定胜天”,虽然不能阻止人类对大自然疯狂破坏的脚步,但总算了却了知识分子的一桩心愿。 一关于“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man can conquer nature),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一种哲学表述。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的辞海将“人定胜天”释为“人定,犹言人谋,谓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商务印书馆,2005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此亦有相同的解释,“指人力能够

3、战胜自然”。查辞海、辞源可知,“人定胜天”皆引自南宋爱国词人刘过的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这是由逸周书文传之“人强胜天”和史记伍子胥传之“人众胜天”演变而来。 这里的“人”是指自然状态的人,“天”是指人的生存所依附的环境大自然。而“定”字,通释为“一定”、“肯定”、“能够”意。有论者认为“定”字释为“安定”为佳,即人民得以安定便有胜天之伟力;还有将“胜”字释为“优于”或“长于”的含义。 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的中华成语大词典中也将“人定胜天”解释为“人们利用智慧和力量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并引用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 句和清蒲松龄聊

4、斋志异萧七:“彼虽不来,宁禁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人定胜天不可知?”句为例。这两个例句中的“胜”字,解释为“战胜”,本文认为是不确的。 在冯梦龙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中,具体的语境是这样的:“却又犯着恶相的,却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反祸为福。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从这段文章可看出,“人定胜天”并无“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之意,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因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等)比天命更为重要。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彼虽不来,宁禁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人定胜天不可知?” 文中的“人定胜天”的“胜”字,准确的理解应为“比更为重要”,而不是“战胜”之意。 人定胜天,本文认为其本意是指“人定兮胜

5、天”,不是“人兮定胜天”。史学家刘祁说:“人定亦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意思是说,“自然在体现它的意志时优于人类,人类在体现他的意志优于自然”,二者是相辅相成、舍此失彼、密不可分的。然而,今人不但误读,而且断章取义。如在田间编辑的1958年歌街头诗集中就有:“天冷冷不了热心,地冻冻不了决心,冰雪盖不住信心,狂风吹不倒恒心。我们说:人定胜天,劳动的人是万能。”事实上,在大跃进时期,中国人屡屡作出超越自然规律的事情,其根源在于相信“人定胜天”。河北徐水共产主义样板县的一首诗歌是这样表达的:“只要大家干干干,征服自然定胜天,人人好比铁旗杆。风吹雨打腰不弯。”著名诗人臧克家也同样描述了大自然俯首贴耳、

6、胆战心惊的场景:“毛主席来到十三陵,铁锨下去大地动,山头站在高处望,山洪听了缩脖颈。” 人在意志品质上不屈服于自然是对的,正如海明威的那句名言:人可以被打倒,但不会被打败。这就是人的信念,人应该有某种信念在灵魂中驻守。但绝不是以此来对抗大自然。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为什么一定要战胜它呢?试想那无穷浩淼的宇宙,其广大与久远,已让我们人类感到自身是何等的渺小,战胜它又怎么可能,且毫无必要。我们只有认识大自然以及宇宙的规律,并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适应它,变对抗为友善,变战胜为和谐。这样,大自然便会造化人类,使人类繁衍不息。可见,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存有这样的道理,强制改变与消极对待都是不足取的,应该

7、充分认识,加强了解,适应规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战胜与战败的关系,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刘禹锡在刘梦得文集天论中提出“人天交相胜”的观点。他认为强大的自然力能使万物生长或死亡, 是人力所不及的, 但人能明辩是非的智力技巧等也是自然力所不及的:“天之能, 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尔。”这里便包含了一个辩证关系,“天胜人”与“人胜天”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交”。“交”即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共赢。不应该存在天一定胜人或人一定胜天的意思。赵大年在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学一文中,对人和自然有过精辟论述。他说:“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

8、人合一思想,近来深受中外学者重视。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做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命和生存条件的。因此,妄谈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所欲为,就有破坏环境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危险。六年前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大家终于认识到,只有切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这个认识,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经历了无数惨痛教训之后才获得的。” 二我们为什么错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古希伯来语,至少说明人类在

9、自然面前的脆弱与微不足道。事实上,人只不过是自然界生物链中一个“中间物”,一个小结。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不堪一击的。无论是从目前人类掌握的技术来看,还是从大自然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来看,人定胜天,都是一句虚妄和自欺欺人的口号。 1. 大自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很难被人类所认识 首先,大自然是一个开放性概念。根据耗散学理论,地球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它涉及了能量的吸收、生长、衰退、寂灭一系列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人类很难把握,并且根据现象都找不到原因。 其次,自然系统中的每一次涨落,根据混沌理论,涨落将引发系统本身的巨变。例如自然灾害,在本质上是不能依量判断的,一只蝴蝶在风中死去,和一万只蝴蝶在

10、风中死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是同质的事件,它都有可能带来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崩溃,只是我们不能确认自然系统中哪一种元素会起破坏作用。 再次,大自然是自组织的。我们无法证明一次地震一定就是由哪两块地壳在哪一个时间点上的哪一次碰撞产生的,当多种元素结合到一定的复杂性程度时,突发性事件会自然产生。因此,我们更关注系统的活动而非元素的历史追溯,而这个系统的活动是相当复杂的。 最后,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一种系统的涌现。在复杂性理论看来,事件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过程,从原则上来讲,这种非线性过程是无法预知的。偶然性才构成突发性,如果人类可以对每一次自然灾害都了如指掌,那么所谓的自然灾害也就不再是自然灾害,而仅仅是一种

11、表现人类力量的针对地球发起的战争。因此,大自然很难被人类所认识。 2. 大自然所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阻挡 人面对自然灾害,人采取的办法还十分有限。那种与天斗、与地斗和与人斗的结果绝非其乐无穷,而是灾难深重。人类无论如何也斗不过天的。人类的每一次灾难都是源于人类的无知、贪欲和为所欲为,而误把力量极其巨大的自然界同力量极其微弱的人类相提并论,况且,人类无法预知大自然究竟蕴藏了多少能量,人类试图改变大自然的生存规律,无异于“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以地震为例,地震就是能量的释放。据专家分析,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大地震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震源深度

12、在10公里,震级达到8级,地表破裂长度为300公里,是建国以来灾害最重的一次,其破坏程度世界罕见。然而,这么大的一次灭顶之灾,人类无法预知且无法抵制,人何以胜天。 从目前的科技看,地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成功预报。地震预报在人类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实现。在地震工程学中,最有价值的就是震测,震测能告诉我们地震发生后震中在哪里。地震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成功预报。日本的预报是世界最先进的,但也只是作中长期的预报。比如,预报在今后三十年静冈县附近海区发生灾害性大地震的可能性为百分之四十之五十;五十年以内则高达百分之八十云云。对动物等的震前预兆,因为不可能证实其准确率,就很难作为预测和预报的根据。 人不能

13、胜天,这不是悲观主义而是现实主义。人在生物圈的作用只占22%,因此,人绝不能妄自尊大,否则大自然会对人类进行疯狂(甚至是灭绝人性)的报复。从地震的角度说,没有什么能比大自然更残酷。人类杀人有限,但大自然杀人无数。因此,提倡环保,保护大自然,才能达到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理想境界。 3.大自然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不要违背其规律 大自然是一个超级生态系统,有着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作用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

14、养物质;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物质的吸收、生长、衰退和寂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解能力。然而,当工业化大生产席卷全球之后,人类在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只关注自身利益的满足而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存在及价值,物欲的膨胀使人类无限度地攫取和占有自然物,破坏和危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失衡使人类社会陷入发展的困境。 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是地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如地球对大气的调解以及C、O、N、P、S等许多元素的平衡。人类的活动若破坏这一平衡,自然界总要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来维持平衡或发展为新的平衡

15、。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采使用,急剧破坏了碳、硫及其它一些元素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氟氯烃之类的人工合成化合物直接改变了大气层的结构,尤其是破坏了臭氧这一地球保护层在同温层的平衡;所有人工合成的材料的大量出现,也直接干扰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人们所谓的“污染”归根到底就在于自然界原有的平衡被急剧地破坏了。大自然为了维持其平衡或者发展成新的平衡,就必然会对人类的活动施以报复。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视为大自然的主人,在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索取。人类生存危机出现的根本机制也在于人类破坏了大自然固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平衡。因此,人类要主动与大自然,与除人类之外的生物界,甚至非生物界和谐相处,这才是人

16、类摆脱生存危机的唯一出路。 当年苏联曾征用大量青年团员开赴西伯利亚,去开拓这片肥沃的处女地,结果劳民伤财,无功而返,不仅是无功而返,还极度严重地破坏了广大西伯利亚地区的生态平衡,导致了严重的气候变化。这也成为了赫鲁晓夫执政史上的最大败笔。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篇通讯从沙逼人退到人定胜天,描述了战斗在防治荒漠化前沿的内蒙古乌审旗人,赞扬他们 “人定胜天的胆识和气魄”,并且大胆地预测治沙的前景:大办沙产业,小康路上的急行军。如今来看,乌审旗的扬沙天气并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在青海湖:40多年见证“人定胜天”神话破灭中记载,青海湖这40年的命运,见证的正是人类“人定胜天”神话的破灭。40多年过去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