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 槐乡的孩子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639844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 槐乡的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 槐乡的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 槐乡的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 槐乡的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 槐乡的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 槐乡的孩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习槐乡孩子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且在阅读、写作方面都比较弱,应多加强阅读练习与写作习作。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

2、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前准备网上下载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资料。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1自读课文。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每组选派代表朗读段落。2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

3、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3讨论: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b.槐米有什么用处?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4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三、赏读课文,感悟领会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点名说)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点名说,余生适时补充)(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

5、句话来表述!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4、赏读品味。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槐乡孩子的品质和课文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五、课后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抄写下来。六、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小槐米 男孩 女孩 爬 捡 削 塞 勤劳、快乐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多让学生朗读、思考、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在学习时我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