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56900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新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新基础” 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 厦门市松柏小学 黄德芳 林振才【内容摘要】2015年春思明区教育局加入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一年来,新基础教育学习、研究,给了我们学校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时间与空间。2016年学校青年教师“无涯杯”教学比武,数学教研组的四位青年教师学以致用,设计出具有新基础教育“味道”的教案,运用于“无涯杯”教学比武的课堂,四节课均体现出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要求。 【关键词】 大问题 还工具 还时空 代思维2015年5月,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并聘请叶澜教授的研究团队亲临思明区指导新基础教育研究。新基础教育的深层目标就是定

2、位在“成人”的意义上,就是要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通过课堂教学变革和学生工作变革,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新基础教育研究,把学生当作“具体个人”。人的主动发展,是新基础教育研究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新基础教育研究要求我们的课堂教育转型变革。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变革,就要学习新基础教育,靠拢新基础教育。一年来的新基础教育学习、研究,给了我们学校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时间与空间。2016年5月10日,厦门市松柏小学每年一届的“无涯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又拉开序幕,此次数学教研组的四位青年教师学以致用,设计出具有新基础教育“味道”的教案,运用于“无涯杯”教学比武,从以下四个方面

3、反映了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的要求。一、运用“大问题”引领,发展学生思维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指出,所谓“大问题”相对于细碎的小问题,“大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需要学生检索已有知识,调用已有解决问题的路径,需要思考的时间和思维水平。设计“大问题”之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真正做到“放下去”。改变课堂“小步走”的现象。“大问题”的特征聚焦教学目标,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调用恰当的旧知进行重组。例如,一年级数学下册p74,运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运用“大问题”组织教材,用教材来教。教师设计的“大问题”同学们看这幅主题图,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生1:两

4、次一共剪去多少多少个?用23=5(个)生2:第一次剪去2个,第二次剪去3个,还剩多少?用1023计算。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一步探讨“还剩多少个”的问题。这一“大问题”直捣教学目标,既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调用恰当的旧知进行重组,适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然后进行知识的重组,进而进入新知教学。这一“大问题”的引领,既达到检索已有知识,调用已有解决问题的路径,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一举两得。“大问题”克服课堂教学“小步走”的现象,避免“是、不是”的封闭性问题,避免填空式与暗示式的问句。避免课堂教学的“点状思维”和“细碎化”的问题。二、运用“还工具”策略,发展学生能力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指出:

5、“把工具定位在两个结构上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结构。 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进行“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通过教结构和用结构由慢而快推进教学过程,最终让学生运用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主动在课堂中学习新知,发展能力”。譬如,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中“搭配”问题。厦门市松柏小学的张婷老师巧妙地运用教材,先从2件衣服和2条裤子搭配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得出有4种搭配方法。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4种搭配方式。生1:(文字描述)1件衣服分别搭配2条裤子,有2种方法,2件衣服就有4种搭配方法。生2:用衣服和裤子分别连线,表示有4种搭配方式。生3:把两件

6、衣服用A1、A2表示,把两条裤子用B1、B2表示,通过连线也有4种搭配方法。生4:把2件衣服分别A、B表示,2条裤子分别用C、D表示,A分别连线C和D,B分别连线C和D,表示出4种搭配方式。生5:用22表示,第一个2表示有2件衣服,第二个2表示每件衣服分别有2种搭配方法。上述过程,是一个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的建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汇报的学习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符号化上升到数学化。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后,接下来就是“用结构”解决问题了,这就是新基础教育提出的“长程两段式”教学设计。师:六一儿童节,妈妈买2件衣服和2条裤子,奶奶又买了1条裤子。这时又会增加几种搭配方法?

7、总共会出现多少种搭配方法呢?怎样用算式表示?生:增加2种搭配方法,总共6种,就是23=6师:爷爷又买了1件衣服,现在总共3件衣服和3条裤子,总共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又怎样用算式表示呢?生:有9种搭配方法,就是33=9(种)师:第一个3表示什么?第二个3又表示什么?师:如果4件衣服搭配4条裤子,4件衣服搭配5条裤子呢?(学生运用“工具,运用“结构”自主练习)实际上,对于教育学而言,“教结构、用结构”的问题应该就是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迁移问题。“教结构和用结构”的问题是一个教学策略问题,它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学生掌握了某个策略,往往会促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三、实行“还时空”做法,凸显学

8、习主人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当心学生不会,当心教学进度不能完成,就实行“满堂灌”。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容器”。课堂应该是“学堂”而不是“讲堂”。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是学生,如何让课堂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基础教育的妙招。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提出,课堂重建主动尝试“五还”。其中“还时间着重谈到”每节课至少有1/3时间,甚至2/3的时间让给每个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思考、操作、交流、讨论、汇报。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课堂条件。再如,厦门市松柏林小琼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下册p74,运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本课的重点就是认识“小括号”,并会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

9、。本课的难点就是认识“小括号”,知道“小括号”的来源。师:要想求还剩多少,同学们列出两个算式1023=5 和 1023=5,如果按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那么1023就不是等于5了,能有什么办法让1023这个算式当中的23先算呢?同学想想试试?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又把讲台和黑板这个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汇报。生1:把1023当中的2+3用下划线表示先算,得出图(1)算式 。 生2:把1023当中的2+3用大括号表示先算,得出图(2)算式。生3:把1023当中的2+3用方框表示先算得出图(3)算式。生4:把1023当中的2+3用括号表示先算得出图(4)算

10、式。师:现在就一起重点研究学习第四种先算的表示方法小括号(板书课题) 这文化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这样安排也凸显了这节课的“亮点”。为了这个“亮点”,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思考、交流,又把讲台这空间还给学生汇报,实行“还时空”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基础教育所实施的“五还”做法,强调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实际上,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样的课堂值得变革。 四、革除“代思维”旧式,实现重心下移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就是优生思维替代差生思维,个别思维替代集体思维,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没有将重心下移到“中下生”,更没有将重心下移到“学困生”。新基础教育研究

11、手册提出:“重心下移”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地面对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为此,要注意“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替代思维”,使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和个别学生下移到全体学生,不要一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有了答案就立即收场。第二,不同状态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互动。第三,改变教学缺乏针对性的现象。此次无涯杯的四位教师的课堂,或多或少地存在“替代思维”现象,没有把重心下移全体同学,更没有把重心下移到“学困生”,就是用个别学生思维代替全体同学思维,用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所以就无法生成课堂教学资源,更谈不上“资源回收”。譬如,四年级数学教师teacher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师:组织读题,审题

12、,同学们打算怎样做?优生1:用移多补少,让每个同学都是13个优生2:用(14+15+11+12)4=13计算教师:(14+15+11+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优生3:(14+15+11+12)表示总数,4表示份数教师:对了,用“总数份数”就是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数”。这个环节应该花个1015分钟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运用学习单以下五步走。第一步:运用“大问题”独立思考能用什么方法求出“平均有多少个?”第二步:安排不同状态的学生交流、汇报第三步:统计和了解各种做法的人数,并进行解决方法的优化,引导到方法三。第四步:让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4+15+11+12)4=13所表示的意思

13、,最后归纳总结为“总数份数=平均数”。这就是“教结构”的问题。第五步:“用结构”分析和解决例题2。同时还要在这个教学环节,关注“中下生”,从“中下生”中找找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进行“资源回收”,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做到重心下移,关注教学生成。这样五步走,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结语:一年的新基础研究,让我们知道了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整体性实践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并生成智慧的动态过程。如果我们教师课堂上能注意运用“大问题”的引领,发展学生思维;运用“换工具”策略,发展学生能力;实行“还空间”做法,凸显学生主人;革除“代思维”旧式,实现重心下移。长此以往,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将重心下移到全班同学,关注中下学生,关注教学生成,课堂教学将会真正实现转型变革,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叶澜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已确定的场地上,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做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