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56776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执教者:咸宁市通山一中 叶爱华 整理:潘涛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在今年的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生:诺贝尔文学奖奖给了莫言。师:对,今年的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正所谓是:喜闻莫言获诺奖,国人振奋我心扬。这是中国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又一次肯定,早在1983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公布了他探索深思数十年而得出的结论“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学习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思想真的有这样大的魅力吗?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选自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去

2、领悟孔子的智慧。(黑板板书课题及作者)首先,老师先为大家诵读全文,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做好字音笔记,并思考这样的问题:全文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分几个步骤展开的?(教师配音范读全文,学生做笔记)刚才老师为大家诵读了全文,(指屏幕)同学们,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指名)来,请这个同学试试。生:全文围绕孔子和他的弟子谈论志向展开的。步骤是: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师:请坐,你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很好,(投影显示)全文围绕一个“志”的话题展开,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人们常说:志当存高远。那么为后人尊称为“圣人”的孔子,他又是如何评志的呢?首先让我们读读孔子评价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的,让我们

3、一起从“三子者出”一直读到文章最后,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三子者出,预备起!(屏幕显示孔子评志及画面)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师:好,我想请一个同学将最后一段翻译一下。(指名)生:孔子说:治国要用礼,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了。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他六七十里的,他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吗?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

4、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说他只能做小相,谁又能做大事?师:很好,请坐。同学们,她翻译得怎样?生:很好。师:比较准确,那么孔子对冉有、公西华这两个弟子用的是反问句,值得我们去揣摩,但是对子路的评价是报之以哂,曾晳问夫子何哂由也?同学们,文章怎么说的?师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师:翻译一下就是用礼治理国家,但是他的话毫不谦让,用一个概括“礼”字,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子路、冉有、公西华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志向。又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是否符合孔子的评价标准礼呢?(屏幕显示A“弟子言志”、B列表展示各弟子志向及孔子评志)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读子路之志,来,这个同学你试试。生(读):千

5、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师:老师想问一问,刚才你读子路的时候,你认为子路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呢?生:子路心怀大国,却只想为大事治理好国家,他是轻率而作,急于出来回答孔子的问题,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轻率而作。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了性格特点?生:“子路率尔而对曰”,从“率”字可以看出。师:率尔而对曰,“率”字怎么讲?生:“率”字就是轻率而鲁莽。师:除了轻率而鲁莽之外,子路还有其他性格特点吗?生:他还比较自信。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他

6、认为他完全可以消除这些后患,把国家大事处理得很好。师:好,你认为你刚才分析子路的性格特点与你刚才读子路,你把子路的性格特点读出来了吗?生:没有。师:还不够完美,老师来试一试,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老师读。生(齐鼓掌)师: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注意重音断句,请你放开,能有动作更好。再来试一试。生: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师:同学们,这一遍怎么样?生(齐):好。(鼓掌)师:请坐。刚才有一地方要稍微注意一下,停顿的地方,由/也为之,读作由也/为之,在意

7、义上停顿一下会更好。那么子路这个人,夫子是笑他,你认为夫子是讥笑他呢?嘲笑他呢?是怎样的一种意思?来,这个同学,你说呢?生:他可能认为子路说出来是带着可爱的感觉,像长辈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子路。师:哦,他认为他的性格有些可爱,那么他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生:善意的笑。师:哦,请坐。有不同于他的意见的吗?(指刚才读子路之志的学生)子路来说一说。生:我觉得,孔子笑他可能是对子路性格的一种不赞同,但是因为孔子崇尚的是以礼乐来治国,子路没有说以礼治国而是说要强军。所以说有点不赞同。师:好,刚才大家从一个“哂”字了解了孔子对子路的一种态度,那么接下来,我们请大家来看一看公西华、冉有他们的志向以及性格特点

8、,继续探究孔子是如何评价这两位弟子?谁来举手发言来读一读公西华、冉有。师:好,你来读冉有,你来读公西华。好,你先读。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师:你觉得冉有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有一点谦虚。师:嗯。生:有点谨慎。师:那么通过孔子的评价,你能揣摩孔子的态度吗?生:冉有并没有提到礼乐,孔子应该是不赞成的。师:不赞同,那你认为还有什么?生:鼓励。师:哦,还鼓励他,继续去生:足民。师:好。来请这个同学来继续读公西华。生: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师:你觉得公西华具有怎样的性格?生:我觉得公西华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可以从他“

9、愿学焉”和“愿为小相焉”看出。师:嗯,你从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来揣摩人物的性格。你能揣摩孔子对他的态度吗?生:我认为孔子对他是有一种鼓励的态度,他对子路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充分肯定了公西华的才华。鼓励他更放开手脚去干一番大事。师:好,请坐。这是他对曾晳说的话。那么刚才读和分析,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莽轻率自信不谦让的子路,看到了一个言语谨慎,谦卑的冉有,看到了一个言语更谦虚的公西华,三弟子言志,孔子听完后一言不发,怅然若失。曾晳的发言犹如一缕阳光,一丝春风,让孔子的心为之一亮,欲望为之一振。孔子是如何评价曾晳之志的呢?同学们,文中是怎么说的?生(齐读):吾与点也。师:夫子喟然叹曰:“吾

10、与点也。”孔子为何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让我们接下来看看曾晳之志。生:曾晳言志之前,文章中对他进行哪些细节的描绘,我们来看一看,我们来一起读一下第九段。“鼓瑟希”,预备。生(齐读):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师:这一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曾皙?生:情趣高雅。生:谦虚,从容。师:哦,情趣高雅。还有谦虚,从容。这些词语都用得比较好。那么,这样的一个曾皙他会有怎样的理想?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曾皙之志。好,这个同学举手。来。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师:浴乎沂,读这儿,不要紧张。生(再读):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师:

11、好,请坐。刚才这个同学在朗读的时候语速把握得怎么样呢?生:有点快。师:稍快了点。那么我们在读这的时候要处理断句、重音。有几个点。“冠者”要停顿一下,冠者/五六人,童子,停顿一下。以及后面的“浴乎沂,风乎舞雩”,我们可以把“浴”和“风”读重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们要注意断句、重音的延长。我们来试一试。莫春者,预备,起!生(齐读,教师带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师:这一遍大家读得很动情,但是真正的把曾皙之志读得动情,还得让我们对他的志向作一个深入的理解。我想请一个同学用生动的语言和想象,来描绘一下曾皙的志向。好,你来试一试?生:春风习

12、习,香气袭人,温润的空气包围在身旁,孩子、青年欣赏春景,沂水慢慢没有声响地在这里洗涤着自己的心灵,鸟儿在低语,一阵歌传来,忽隐忽现,我们畅所欲言,在这祥和安静的一隅,尽享欢欣,何其乐哉!师:请坐,整个描绘语言非常非常精彩,最让我们觉得难忘的地方是你不说在沂中洗澡,而说在沂水中洗涤自己的心灵。太棒了。还有同学来描绘这样的一个曾皙之志吗?来,举手。生:暮春之时,我和几个朋友到沂水旁沐浴,清水从肌肤上滑过,洗去我心中的烦忧,在舞雩台上感受清风拂面,心中的快乐随风飘扬,踏歌而归,心中是拂去烦杂的舒适,快乐洒满每个角落。师:很好,很令人神往的画面。请坐。对于曾皙之志,它所描绘的画面,我想把我的理解结合文

13、章,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把这个画面取了个名字,叫“沂水春风”(音乐起,师朗诵)在一个万物复苏、春深似海的季节,我们穿上舒适整洁的春装,邀约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一些孩子,大家一起去清澈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净清爽。 接着我们来到沂水旁的舞雩台上,沐着春风,将身心融入到这暖人的春风里,这蓬勃的天地中。然后咏唱着歌儿,一群人高高兴兴地回家。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音乐,带着想像,纵情诵读曾皙之志。“莫春者”,预备起。生(配乐师带齐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纵情背诵曾皙之志。莫春者,预备,起。生(齐背)师:夫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4、”?曾皙之志与其他三人之志有何不同? 对于这一点有人说曾皙之志是孔子治国理想的体现,有人说是孔子晚年归隐之念的流露,还有人说是孔子的理想教育图。请结合曾皙描绘的“沂水春风”图和孔子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大家来讨论一下,谈一谈你的看法。我们把大家分成四小组,前后两排和中间为一组,后面的也是一样,这边的依次类推,大家来讨论这个问题。生(讨论)师(巡回指导)师:好,同学们,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来交流一下。来,你说。生:我觉得孔子作为儒家代表,他的治国理想是以礼和仁治国,如果我们把曾皙之志当作孔子治国的代表,曾皙治国理想是无为之治,孔子的治国理想也如此,然后根据历史来看,孔子周游列国

15、,在诸侯之间宣扬自己的治国理想,但自己的治国之方却始终得不到赏识,他回去之后,虽被封为“国老”但仍得不到重用,他自己也不再参与政事,不再追求仕途,而是专心修书,整理文献,在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年已六十一岁,经过多年岁月的磨砺,他深感自己的无力,有归隐之心,从整篇文章来看,孔子笑子路,因为子路夸下海口,自己企图在乱世之中治理出一个强大的国家。从曾皙之志来看,他想在乱世之中治理出一个无为之国,治理出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知道春秋之时有各种战乱,天灾人祸,如果曾皙的志向真能得以实现,那么可能性真的为零。如果曾皙真的是在谈治国理想,那么孔子也不会“喟然叹曰”。在曾皙发表自己的这番言论之前,他先说了一句他的志向是异乎三子,如果他说的真是治国之道,那么何来“异乎三子”,所以我认为孔子“喟然叹曰”,他其实是赞同曾皙的无为之志。师:你认为曾皙是无为之治,而且你发言是非常自信的。请坐。(对全班学生)他认为是归隐之念的流露。还有没有同学有不一样的理解。好,请你来。生:我认为曾皙之志是孔子治国理念的体现。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曾皙之志它是描绘一幅单纯的画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幅怎样的画面,沂水春风图说到底其实是百姓的一种生活图画,这是怎样的生活图画,让我想想了一个词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那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终体现,如果说曾皙之志与孔子的治国理念如果完全不符的话,那他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