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537944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占高档数控机床制高点 2009年8月3日,包括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长吴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等在内的十几位来自国内数控机床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学者汇聚大连市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洋),出席了在那里举办的一场大型叶片加工现场观摩会。在观摩了加工现场并作了详细了解之后,专家们高度评价了光洋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认为光洋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世界高档数控领域的发展方向,光洋新研发的卧式车铣复合数控机床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打破国外高档数控机床在中国的市场垄断地位。目前,国内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商有数十家,其中不乏像

2、沈阳机床这样的实力雄厚的国营大型企业,而这个在创办时间和生产规模上都还是“小兄弟”的光洋为什么能吸引国家级专家的眼球?专家们对光洋又有怎样的希冀和情愫呢? 创新成就光洋 光洋创办于1993年,早在2000年便在数控机床领域崭露头角,经过近十年努力,这家规模并不是很大的民营企业已一跃成为中国数控领域的领军企业。现在,光洋拥有全资子公司6家,总资产4.5亿元人民币。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光洋能有今天的成功,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靠自主创新和不断积累的结果。而光洋的掌门人于德海,从小就是个“科技迷”,并在他几十年的人生轨迹中处处留下了他创新的脚印。可以说,是创新发明成就了光洋。 初见于德海,是在2009

3、年4月由中国发明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发明创业奖”表彰大会上,手捧“发明创业奖”奖杯的于德海,给记者的印象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型企业家。并不善于言辞的于德海说得很实在:“有人会忽悠,但我只会实干!” 其实,于德海不仅会实干,更会巧干。他的脑瓜子很灵是从小就出了名的。上小学时,他就因为受喜爱无线电的哥哥影响,整天沉迷于一堆电子元件中,自己动手组装小电动机、收音机等,成为远近闻名的“小能人”。 20世纪70年代初,于德海招工来到辽宁大连水产总公司。在那里,他的创造力也泉涌而出,因为解决了一时令不少专家头疼的电动液压舵的故障问题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后,一系列具有极高应用价值的发明成果都在于德海的手里

4、诞生,有的还获得了省、市科技发明奖。由于于德海的发明成果层出不穷,在实践中已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1984年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可以说,于德海年轻时候便爱独立思考、自己解决技术难题的性格,为多年后光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肩挑民族数控产业振兴重任埋下了伏笔。 1993年,于德海经过种种努力,创办了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并决心凭自己的才智和毅力,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公司创立以后,在于德海的带动和影响下,自主创新已不再单单是他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已经成为整个光洋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企业不断成长发展的动力。而这又可从光洋的成长轨迹中得到印证。 自公司创立到2000年之前的几年里,公司虽然成立

5、时间不长,但通过不断承揽三洋制冷、三洋冷链、大洋汽车,明华电子、三洋空调机、三洋家电、东芝医疗、东芝广电等企业的电力和自动化产品而不断壮大自己的创新实力,并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机械设计和加工工艺水平。 2000年10月,光洋被大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当年,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储能电子焊机等5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这标志着光洋正式进入了研发领域。 同样是在2000年,光洋以豪迈的步伐走进了令很多同行生畏的数控领域。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光洋为我国在高档数控系统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成为我国数控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者和市场的引领者。他们的成就还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

6、的高度关注和肯定。目前,光洋在高档数控系统领域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4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项,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9项。 跨越数控最高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于德海常常以石竹的精神鼓励自己。在很多人看来,国产的数控机床技术含量低,性能差,在机械加工行业只能干一些低档的粗活,高档数控机床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只有依靠进口。而于德海暗下决心,一定要跨越高档数控这座山峰。 光洋走进数控领域,缘于为英国600集团做生产配套。2000年,在为英国600集团做电控系统配套的过程中,于德海发现中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全部被国外品牌垄断,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7、处处受制于人。搞技术出身的于德海被这种技术歧视深深地刺痛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萌生了研制中国自己的高档数控系统的想法。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此后,光洋通过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数控研发创新平台,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组建了针对数控系统不同专业的联合实验室。依托产、学、研的创新平台,通过原始创新开始了研发我国高档数控系统之路,经过2年的联合攻关,推出了一款基于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的普及型数控系统样机。 2005年,光洋斥巨资引进了德国一家公司的部分中档数控技术,依托逐步完善的研发、试验、中试、生产制造4大平台,一边消化吸收原有技术,一边对数控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

8、设计,研制出了具有更高性价比、更高集成度的新一代高档数控系统产品,完成了引进技术的全部消化吸收。 在此基础上,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光洋加紧研发自己的专有核心技术,率先在数控领域定义了全数字总线协议通信标准,研制开发了基于以太网物理层的全数字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有效地填补了国内空白。2008年初,在国家发改委的组织下,光洋牵头国内5家单位联合成立“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联盟”,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光洋担任工作组组长单位,制定数控系统总线通信的国家标准。 在掌握数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后,为了满足对数控系统进行验证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光洋又开始了数控

9、转台和摆头等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制,并成功开发出直驱式单双轴转台、直驱式单双摆铣头。 为了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国产机床用户使用国产品牌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信心,2008年光洋和另外两家股东共同出资成立了专门装配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执行部件的数控机床厂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家实现了从总线式数控系统、总线式伺服驱动器、总线伺服驱动与电机一体化装置到直驱式力矩电机等关键功能部件产品的全集成配置;建设完成一条完 整的数控产品产业链,形成了从控制到执行、从数控系统到关键功能部件再到数控整机的产业结构布局,在国际上同行业中首家实现了在企业内部形成完整

10、的高档数控机床技术链和产业链,具备了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规划、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这条产业链上,最让世人瞩目,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就是光洋于2009年3月底推出的14轴5联动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和11轴5联动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这两台高档数控机床的问世,标志着国产数控机床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有实力打破国外高档数控机床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山高人为峰 在于德海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越不过的山。而在战胜各种困难的诸多因素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光洋的成长历程中,尤其是在进入高档数控领域并最终研发出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以下简称双机)的过程

11、中,于德海对此感受更为深刻。 2008年5月1日,在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准备之后,光洋果断地决定:调动公司全部技术力量,发挥公司人才优势和团队作战的精神,集中精力攻下车铣复合中心这一数控机床领域的重大战略堡垒。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制定了严密的时间表,并准备带双机参加于2009年4月召开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 研发双机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协作,共同完成的项目。由于机床研制从设计到部件制造,装配,环环相扣,每一步在时间上的微小差错都会对下一步的进度造成影响,使项目无法按时完成,因此,自从于德海宣布项目开始的那天起,整个双机研发团队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了高速、高负荷的运转双机总装图、光机结构设

12、计组加班、夜战持续了近一个月,总计完成各类图纸百余张:驱动器、系统软硬件、电气设计组的技术人员分工明确,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是互相推诿或是把问题留给领导协调,而是积极分工协作、主动明确责任,实现了多专业配合和技术上的无缝连接。 中途的曲折无法用一两句话来描述。最终,在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180名研发人员和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70名技术人员的全力配合下,14轴5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11轴5联动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于2009年3月28日完成了模拟试切,于4月2日运抵北京,参加了在世界机床展中排名第二的CIMT2009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 在展会上,国家领导、行业专家学者纷纷莅临展位参观指导。

13、两台机床在展会上吸引了国内的众多同行以及国外的德马吉、森精机、马扎克等著名企业的广泛重点关注,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充分展现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的技术水平,有效地提振了民族数控行业发展的信心,用自己的实力向国内外的同行展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数控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双机项目的按时胜利完成,归功于光洋多年来倾巨资打造的研发和验证平台:归功于光洋掌握的从数控系统到伺服驱动、从关键功能部件到整机的完整的技术链;归功于于德海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归功于光洋那支富有责任感、事业心的研发团队。”于德海自豪地说。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吴柏林曾这样评价:“这两台机床的问世十分难得,但更

14、难得的是光洋拥有掌握了多领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光洋人在研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的宽广心胸和责任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说:“每次来光洋都能感受到光洋的朝气和凝聚力,每次来都会发现有新的东西,新的进步。这些年来光洋一直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基础性,共性技术的开发,这体现了光洋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光洋能将这种社会责任扩大,从企业的层面提高到国家的层面,为国家的基础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伯乐发现千里马 这两台高档复合加工中心是航空、航天、能源,军工等领域中大型复杂轴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叶轮、叶片类零件制造的关键设备,对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乃至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都具有重大

15、战略意义。其中,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目前国际上只有德国的德马吉公司和日本的马扎克公司能够制造。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现任国家数控重大专项咨询组组长陆燕荪,在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参观光洋展出的复合加工中心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结合自己多年在机械行业的工作经验,敏锐地看到了此类机床在叶片加工上的应用前景。于是,他主动为光洋牵线搭桥,联系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叶片供应商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叶片),建议双方瞄准当前既是热点也是难点的叶片类零件加工领域,联合进行叶片加工技术和工艺的研究。 在陆燕荪同志的积极协调下,光洋和大连科德数控、无锡叶片的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达成共识:把三方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攻克国产机床在该领域的技术和工艺难题。 2009年7月,光洋数控、伺服、功能部件领域的技术人员和无锡叶片的总工艺师、首席工程师齐聚科德机床现场,三方强强联手,开始进行S910叶片的实际现场加工。无锡叶片的技术人员带来的加工参数全部为进口机床的原始加工参数。此前,叶片类零件的加工都是由专用机床来完成,由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这种通用机床使用未经调试的参数来进行专用件加工。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光洋完整的技术链显示了威力:针对加工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光洋都能够从包括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功能部件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最终找出问题所在,针对问题产生的领域提出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