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537700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电子课件24病毒的感染和免疫(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一、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机体的方式分为:水平感染(horizatal infection)和垂直感染(病毒Vertical infection) 水平感染:是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所导致的感染,其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眼和破损皮肤等。 垂直感染: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病毒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BVHIV,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产道,胎盘,亲代,子代,二、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 有无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临床症状长短 慢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2、慢发病毒感染,(1)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原因:病毒毒力较弱或机体免疫力强 病毒不能到达靶细胞 有排毒的可能,传染源,病毒携带者 (viral carrier),(2)显性感染 apparent infection, 急性病毒感染 acute viral infection 大多数病毒感染属之;, 持续性病毒感染 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症状可有可无;,传染源,病毒携带者 (viral carrier),持续性病毒感染机制,机体免疫力低下; 病毒抗原性弱; 病毒存在于受保护部位; 病毒发生变异; 病毒基因组整合;,a. 慢性感染 ch

3、ronic infection 症状轻微或缺如;可排毒;病程不一定呈进行性发展;,b. 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潜伏于组织或细胞中,激活,c. 慢发病毒感染 slow viral infection,潜伏期长,病程呈亚急性、进行性,常导致死亡。如SSPE; Kuru etc,Fig Acute viral infection.,Fig 2a latent infection, 2b&2c chronic infection.,Fig Slow virus infection,感染的过程与结局,局部感染:病毒局限于入侵部位增殖,如鼻病毒、轮状病毒

4、、流感病毒。 全身感染:入侵机体后释放入血循环,感染过程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感染的过程与结局取决于机体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可引起机体严重损伤甚至死亡,也可仅出现隐性感染或顿挫感染。,三、 病毒感染对机体细胞的致病作用,亲嗜性:受体、温度、 pH等 鼻病毒:上呼吸道、33、中性偏碱 性环境。,病毒侵入细胞后事件:,1. 杀细胞感染 cytocidal infection 多见于naked viruses a 抑制宿主大分子合成; b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c 破坏宿主细胞溶酶体; d. 损伤细胞器。,2. 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多见

5、于enveloped viruses 多次增殖-细胞死亡; 胞膜-病毒新抗原-CTL;,Fig 正常猴肾细胞与HSV感染的猴肾细胞,Fig A multinucleate giant cell,3.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感染 integration infection,RNA-V: V-cDNAfull fragment,DNA-V: V-DNA-partial fragment aberrational integration:,4. 细胞的增殖与转化,a. V-gene fragment: Regulatory region; HCMV-morphological transforming r

6、egion -mtr(I,II); b.V-protein: HBV - X; HPV16 - E6 OR E7;,Fig Cultured rat pancreatic cells and transformed cells.,5. 细胞凋亡 apoptosis,调节细胞凋亡的部分病毒基因,E1A,p53,apoptosis,E1B,(),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1. 对组织器官的损害:,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侵犯免疫细胞; MHC-I/-II ; 趋化因子类似物; EBV-BCRF1,IL-10,Th1,(),3. 免疫病理作用:, 超敏反应:II、III、; 自身免疫性疾病: a. 隐

7、蔽抗原释放; b.组织细胞新抗原形成;,4. 致瘤作用:,四、抗病毒免疫,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干扰素(IFN),NK cells,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一) 先天性免疫 1. 干扰素(interferon,IFN) 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 ( 1)特点: a. 广谱抗病毒; b. 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病毒; c. 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d. 不同细胞对IFN作用的敏感性不同; e. 不同病毒对IFN作用的敏感性不同; 包膜病毒较敏感;不同种类病毒间 也有差异;同一病毒不同株、

8、不同 变种也不一样; f. 不易清除已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的 病毒基因组,只是一时性抑制; (2)生物学作用: a. 抗病毒; b.免疫调节; c.抗肿瘤。,(3) 种类:,抗原性,IFN-,IFN-,IFN-,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由人T细胞产生,(4) 抗病毒机制:,特点: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 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起作用;,抗病毒蛋白,25A合成酶,磷酸二酯酶,蛋白酶,RNaseF,mRNA,抑制蛋白翻译,多肽键起始受阻,2. NK细胞 作用特点: (1)杀伤过程不受MHC限制,也 不依赖抗体; (2)对靶细胞无特异性; (3)杀伤作用出现早,4 h; (4)部分细胞因子可激活。,(二) 特异性免疫,1. 体液免疫: (1)中和抗体:中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作用机制: a. 改变病毒表面构型; b.与病毒表面配体结合; c. 抗原抗体复合物便于吞噬; IgM IgG IgA/sIgA,(2)非中和抗体:调控蛋白、酶类、基质 蛋白或核蛋白等诊断用 (3)ADCC: (4)抗体介导促进作用 enhancement,2. 细胞免疫作用,(1)CTL cells; (2)Th1/Th2 cells; (3)其他。,3.免疫病理作用即超敏反应,(三)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系统/表面感染-病毒血症? 病毒抗原易发生变异? 病毒血清型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