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文化(一)概况所谓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始于人类的出现、终于国家的产生原始文化是原始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文化的初生态也是后世文明赖以发展的基础因为发展不平衡,目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于原始社会 一、人类的起源: 地球形成于 45 亿年前,约 15 年之后地球上才出现最早的生命生物又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进化:由微生物进化到原始植物、继而进化到无脊椎动物、再进化到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在地球生物界占统治地位已经达 6000 万年 对人类的化石的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普通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人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在 19 世纪以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人是神创造的,另一种认为是某种动物变来的, 如BC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曼西德认为人是由鱼变来的 直到 1809 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第一次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科学假说1859 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中,科学地揭示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1871 年,达尔文又在《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中,运用大量资料论证了人与动物的关系,指出人类和现在的猿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来的。
达尔文的理论奠定了人类起源科学的基础1876 年,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提出“劳动创造人本身”的名言他指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出来,并能使用木棒和石块等工具,最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 人类祖先的演变发生在四次大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当时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动物必须能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能否适应的关键不是取决于蛮力,也不取决于耐寒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智力的不断增长,取决于运用其智力使自己较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人工制造工具,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二、物竞天择: 1、攀树猿群:生活在树上的古猿,三种:原上猿、埃及猿、森林古猿 3500-1000 万年前发现于埃及、法国等地 林栖,四足爬行,靠臂攀行,32 颗牙 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2、从猿到人的过渡:主要代表: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腊玛和南方古猿均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 初级意识和分节语群居、杂交 3、最早的人类:A.早期猿人: 1972 年在东非肯尼亚发现了编号为 1470 的人的头骨,年代为 290 万年前。
从 1960 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陆续发现了一些人类化石,定名为能人,年代在 180 万年前早期猿人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B.晚期猿人:也叫直立人,中国通常称“猿人” 距今 170-20、30 万年前 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中国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 晚期猿人仍使用打制的石器,并开始使用火 4、智人:A.早期智人:古人 20-5、 4 万年前亚、欧、非三洲都有发现 我国的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等能制造多种石器,能人工取火 B.晚期智人:新人(正式的人类) 作为人的标志:说话、制造工具、使用火 4 万年前,发现的化石分布于亚、非、欧、美、澳各大洲美洲的居民大约在 4 万年前从亚洲北部白令海峡来到美洲 澳大利亚的居民大约是在 3 万年前从东南亚进入澳洲 除了南极洲外,均已有人居住 我国的山顶洞人、资阳人、河套人等 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生产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随着晚期智人的出现,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 三大种系:蒙古利亚(黄种) 、欧罗巴(白种) 、尼格罗(黑种) 各人种只有身体表面形态的不同没有智力上的优劣 三、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考古学家把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三期: 1、旧石器: A、概况: 300-1.5 万年前,即猿人和智人时期 打制石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后出现骨器和复合工具 此时人类开始用火火的控制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把人类祖先从本身极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祖先得以经历冰河时代而幸存下来火的使用使大量过去不能吃的块根植物和植物种子成为熟食,从而大大增加了食物来源火的使用也使原人有可能冲出过去无法离开的温暖的大草原,分散到全球各地 人类之成为人类,是一个特大转折点过去,各种生物的进化是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而适应各自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实现的但随着人类的出现,进化过程转向向反方向,不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人类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 (今天,另一个转折点正在临近:随着人类对遗传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人不久就能做到: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遗传因子 )只有人类能创造预定的环境,即今日所谓的文化其原因在于,对于此时此地的现实中所不存在的事物和观念,只有人类能予以想象和表示只有人类会笑,只要人类知道自己将死也只有人类极想认识宇宙及其起源,极想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将来的处境 由于人类具备独特的、彻底变革环境的能力,所以不用经过生理上的突变就能很好地应付周围的环境。
生活在北极离不开毛皮,生活在沙漠地带需要有水源,生活在水中需要鳍所有这些,都能得到解决具体地说,人类文化包括所有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建筑、宗教信仰和习俗所有这一切使人类能适应环境和相互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自旧石器时代诞生起、直至今日世世代代所创造的文化史 原始思维的直观性和神秘性产生了原始艺术和宗教 B、社会组织: 在旧石器时代早、中期, “血缘家族” ,也叫前氏族公社这是一种实行内婚制的血缘群体实行同辈人的群婚,包括亲兄弟姐妹在内,禁止不同辈人之间的通婚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妇女采集,男子狩猎,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由于生活资料谋求的艰难,可能尚存食人之风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出现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各孤立的集团间发生一定的联系,当时相对定居为这种联系提供了可能,加上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对人体的危害集团内逐渐禁婚,氏族产生了,而两个通婚的氏族组成早期的部落实行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按母亲计算,又因妇女所从事的采集经济比男子从事的狩猎对生活更有保障,妇女还看管孩子、料理家务,所以妇女受到高度重视,这种氏族叫母系氏族。
在母系氏族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氏族长一般由妇女担任,但男女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如我国摩梭族、纳西族对偶婚,一男一女在一定时间内的婚姻,离合自由,权在女方,双方更从属于自己的氏族望门居,男方走访女方,从妇居,男子住在女方族中,但不是女方氏族的成员 ) 2、中石器: 15000-8000、7000 年前 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弓箭与旧石器时代的投掷武器相比,射速快、射程远、命中率高,大大提高了狩猎效果 3、新石器: 7000-8000 年前,结束时间不一,有的地方至今未结束 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钻孔、制陶晚期发明了犁和轮子 但最主要的是: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A、原始农业--农业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采集经济中,逐渐认识了一些可食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基本知识但是在数千年的历史阶段,并没有发展出农业原因是:缺乏这样做的动力:与我们通常设想的相反,靠捕捉小动物为生的原始人在正常情况下,过的并不是忍饥挨饿的生活,他们从来不使自己的人口超出食物来源所许可的范围,倒是采取堕胎、杀死新生儿等方法降低人口数因而,狩猎社会能在供求平衡的状态下舒舒服服地过上数千年而未生长出要求根本变革的推动力一位权威说:“大量的资料表明,狩猎、采集者不仅有充足的食物,还享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而且事实上,比现代产业工人、农业工人、甚至考古学教授所享有的还要多得多。
”后来,动力终于来了:气候的剧烈变化破坏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由来已久的平衡,人类为了生存别无选择,只好开始生产食物 方式:刀耕火种 世界上的农业发生地三个独立中心:西亚、美洲和东亚原因是这些地方都是适于栽培植物的地区,都拥有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植物 西亚,现代的小麦、燕麦、裸麦的起源地 美洲,玉米、马铃薯、南瓜、苋、蚕豆 东亚,大米、小米 原始农业的两个特点促进了它的传播:一是粗放型农业,因土壤肥力关系,总要移动二是人口过剩,因为农业的稳定性使人口大量繁殖,过多的人口要迁居其他地方农业迅速传播,人口遍布世界农业传播的结果是形成三大谷类植物区: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美洲的玉米区欧洲、中东、北非、中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小麦区而农业在传播过程中相应地发展起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农业中最有效率的灌溉性农业,发育出未来最伟大的文明 B、原始畜牧业: 原始畜牧业是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的,它早于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为食物计尤其是辽阔的大草原上,因没有水供给农业发展,只好把驯养动物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是狗,吃粪清洁,看门,--对人忠诚 随后是绵羊、山羊、猪、牛、马、驴、骆驼等提供肉类、奶、毛、驮乘之便。
当马和骆驼得到驯养,解决了空旷草原中的交通运输问题时,游牧业兴起了 四、金属器时代: 1、金属器的产生使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三个阶段: A、金石并用时代: BC4000 年前两河流域、埃及 人类最早使用天然铜,质软,石器仍然为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交换产生 B、青铜时代: BC3000 年代中后期两河流域、印度、埃及和中国 铜和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易于锻铸 C、铁器时代: BC1400 年左右,西亚最早,后来印度、北非、希腊 硬度和韧性高,实用性强,铁矿分布广,造价低,促进生产力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品交换发展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出现原始社会瓦解,阶级社会产生 2、父系氏族社会: 石器时代向金属器时代过渡时产生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男子承担了重要的劳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决定其家庭地位,男尊女卑私有观念引起继承制度的变化,母系氏族将财产留下,父亲却想把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女,但父亲和子女不在同一个氏族--母权制被父权制取代 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 父系氏族由若干个父权制家族公社组成土地归氏族公有,分配给各个家族使用家族内包括一父所生的几代子孙和他们的妻子家长统治氏族长为男性,氏族大会由全体男子参加二)科学的萌芽和文字的前奏一、科学的萌芽: 1、畜牧业与农业 2、气候、天象--天文学: 3、数学:多少,计数结绳、刻痕、算筹数的抽象概念 4、地理:记住到过的地方,距离、方位,命名 5、制造:舟船 6、医学:与巫术相联系 二、文字的前奏: 1、原始记载形式: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图画文字:没有读音,只能表意进一步发展是象形文字 (三)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 1、时间:早期智人阶段,也就是旧石器时代中期 证据: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不少墓葬: 对死者尸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了安排,有工具和兽类陪葬 --可能产生了灵魂观念 2、产生原因:是人类在同自然做斗争时的软弱无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人类造神运动的开始 3、类型: A.灵魂崇拜:最早、最原始 梦的影响,死亡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并且在人死后继续活着 B.祖先崇拜:由灵魂崇拜发展而来 祖先的灵魂会保护氏族和子孙 C.自然崇拜:对自然现象的不可解释,归结为某种神秘的力量。
自然力被人格化,就产生了神 D.图腾崇拜:是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结合的一种宗教形式 4.原始社会中最有代表性 A、 TOTEM,起源于印第安人的阿尔昆琴部落,原意是“它的族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