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51276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区绮罗【设计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读书,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情感的同构。【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的朗读。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趣味复习,引入新课1、游戏形式复习拼音师:今天我们班飞来了一群可爱的小

2、鸟,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每只小鸟都有一个名字,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出示身上印有拼音的小鸟)i iu n in in un er ji cun zhi yn shi wu yi qu li hu(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道复习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韵母和音节,这些韵母和音节都和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有关,给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打下基础) 2、激趣导入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了,你们想不想呀?现在先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去操场认识一群运动员。看,操场上有十位小运动员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

3、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汉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师:运动员们说,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现在,他们就拥有了与他们身上号码相同的篮球了。(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二、教学数字汉字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写汉字(下一个环节还要添上其他字组合成诗):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设计意图:这些汉字和数字相对应,目的是想让学生由认识的数字联想到不认识的汉字)1、师:谁认识这些汉字朋友?(指名读)2、师

4、:请你说说是怎样认识他们的?(设计意图:目的是鼓励学生提前认识字,教给认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3、请拼音来帮忙。师:这些汉字有些小朋友已经提前认识了,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不认识这些汉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1)出现ppt(带拼音的汉字数字),提出要求:不认识汉字的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汉字,已经认识的小朋友也可以借助拼音再巩固一下。(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按顺序读(火车火车双轨开)(4)去掉拼音,按顺序指名读。(5)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读,如读对了,全体跟读。三、学习古诗师: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这十个汉字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

5、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出示带拼音课文内容的演示文稿)(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请你们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用“ ”把它们画出来,然后看看它们的读音有什么变化。师:“一”表示数字,或者表示序列时读一声;“一”如果排在第四声的前面,就会变调读第二声。(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2同桌练读: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练读,要是同桌读得好,你竖起拇指夸夸他,要是同桌有些字读得不准,请你帮帮他。3、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边读边用手指着)老师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4、检查除数字以外的其他生字。师:你们学得真努力,除了这十个汉字数字,课文里其他

6、的字娃娃也想看看你们是否认识它们。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要跟小朋友们捉谜藏呢。(出示卡片:“去”、“烟村”、“亭台”、“里”、“家”、“座”、“枝”、“花”等)(1)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2)按诗里的顺序,指名认读。 在学生读生字时,扩展词汇。去:过去,去年 里:里面、这里 家:家庭、家人座:座位、星座 枝:树枝、枝叶 花:花朵、花园 在认读“烟村”、“亭台”时,结合课文图片理解。如:哪里是“烟村”呀?谁能把“亭台”指出来?(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村后山上有6、7座亭台) 每认读完一个字(词),请学生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 师:谁能帮老师把字贴上去,把诗句补充完整?(二)感受诗境1、

7、学生读诗,说诗意。师:我们把诗里面的字娃娃全找出来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2、请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编成一个小故事?看谁编得最好听、最有趣(出示图片)。学生同桌自由编故事,教师巡视。3、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推荐伙伴向大家展示。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设计意图

8、: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4、教师在倾听学生说话时注意引导有顺序的看图。5、小结: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小鸟快乐地在唧唧喳喳地唱着欢乐的歌。多美丽的地方啊!(三)配乐朗读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想象真丰富,语言真流畅。多美的一幅画呀,想不想当小诗人,把这首诗美美地朗诵一遍?(提示:一边读的时候,可以一边想象美丽的景色。)1、自由练读。2、指名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得有感情)3、教师范读(配乐)。4、学生再练读(配乐:男、女孩读;小组读)四、背诵诗文1、看演示文稿

9、提示背诵师:你们已经认识诗里面所有的汉子了。现在,请你们把课本合起来,也不可以看黑板。老师把诗中的数字藏起来了,小朋友还会不会读呢?2、同位互相试着读一读 (点击去掉数字以外的生字,学生背诵)。3、谁能试着背一背?(指名读)4、真聪明,这回老师把整首诗全都藏起来,小朋友还能背吗 (点击诗歌消失)?能背的小朋友起立(齐背,背一句点击出一句) 。五、拓展师:我们的诗人在20字的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到“十”这10个数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旅途风光,也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嵌qin有数字的古诗,请小朋友们一千里读一读、猜一猜,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演示文稿出示带拼音和画

10、面诗)咏雪诗(郑板桥)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教学反思】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学生终于学完拼音,开始接触汉字了,第一篇识字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

11、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在诗歌中学习生字。教学时我设计了“可爱的小鸟”、“分篮球”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与本课有关的拼音音节,认识本课所要掌握的十个数字生字。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因此,在教学时,我利用课文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习惯;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培养说话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12、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之处就是对教学的组织和课堂的控制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中的评价也要更加准确、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打破我们的预设,让我们在师生互动中多一些即兴的创造,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