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高明初中屈玉玲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50731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高明初中屈玉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高明初中屈玉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高明初中屈玉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高明初中屈玉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高明初中屈玉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高明初中屈玉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大荔县高明初中 屈玉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赏析文章“斑羚飞渡”的精彩场面,领会动物之间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能力目标:通过概括斑羚飞渡的故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动物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渗透一点人面对危难的反思意识,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重难点设计:重点:赏析文章“斑羚飞渡”的精彩场面,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

2、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反思人面对危难,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斑羚飞渡全过程的Flash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响效果,制作幻灯片。设计思路 斑羚飞渡这篇动物小说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这“壮举”场面写得完整、细致、准确,有条不紊,详略得当。教学把重心放在对精彩片段的赏析上。对精彩片段的赏析,采用欣赏Flash动画、分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和出示问题、多向思维的方法展开。作业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作进一步的思考,也是一种练笔。这样的设计,由面到点,读写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合作

3、,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教学过程一、导温故知新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过渡:通读全文后,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场面是什么?二、赏合作探究1、观看斑羚飞渡全过程的Flash动画,学生谈感受。2、与本文对话:(1).找出文段中描述试跳过程中的动词和比喻句。(2).简述试跳经过(提示:可根据动词用语言简洁叙述,也可画图)(3)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你认为这群斑羚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教师点拨。)三、说体验拓展让我们走进斑羚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它们的内心活动吧。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员,你会在伤心崖上想些什么呢?如果还有时间的话

4、。假如你是一只老斑羚,飞渡前,你会对小斑羚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一只成功飞渡的小斑羚,你想对坠入崖底的老斑羚说些什么呢?四、想感悟交流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时,却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壮举。你以后会怎样对待这些小生灵?五、写延伸作业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你给狩猎队员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六、结束语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送给大家,来结束今天的课。“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教学反思: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

5、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来获得。现代教育学理论表明,教学离不开沟通。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课堂教学中我和学生不仅是用语言沟通,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体现着我与他们在沟通,我要让他们感觉到我时刻在关注着他们,在欣赏着他们。本节课我还注重“合理巧妙地设计问题还课堂一个可行的生成空间。”首先,教学方法上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通过品读和引导学生赏析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在朗读与观看斑羚飞渡的动漫熏陶下,学生直观而深刻地感悟到作者所塑造的小说形象。其次,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简洁而巧妙。比如:“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

6、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你认为这群斑羚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学习,而且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多元解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突破了难点。再次,耐心鼓励与启发,小心呵护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就像火炉中未燃的火苗,如果我们不小心地呵护着让他们点燃,那么它们瞬间就被我们熄灭。只有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我们才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才能让课堂收放适度而成为切实可行的生成空间。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在品味语言和赏析形象方面互动得不是很到位,交流也缺乏深入,拓展也缺乏深度与广度,很多同学只是浅尝辄止。我在引导方面对于一些词句分析也是草草收场,这样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通过这节课的尝试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示,探索尝试中的“缺憾”会变成听课的老师以及我本人的一种“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所有的教育者去关注与更新。当然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成为一名研究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