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050424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2、训练学生能自渎文言文。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4、感受口技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间艺人的艺术魅力,心中升腾对祖国民族精粹艺术的骄傲之感。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翻译全文,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突出的写法: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加以赏析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二、整

2、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分别找高、中、低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析。(如果读得好,可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否则,可再由几个同学试读,进行练习,教师做朗读指导。)三、疏通文意1、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2、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3、教师检查课文翻译,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接龙游戏。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4、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出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检查重点词义。(1) 会宾客大宴(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4

3、)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座。(5)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6)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四、精读研讨1、口技艺人表演的两个场面是什么?2、“遥闻深巷中犬吠”这一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3、文中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何效果?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5、课文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确:1、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2、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

4、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做铺垫。3、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4、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保持完整,同时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5、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此外,首尾两次清楚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也是侧面描写。五、学生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可用作者写文章的思路来指导学生背诵,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应的结构特点,中间三段每段都先写艺人所模拟的音响,后写听众的反应,这些可作为背诵的词语线索。六、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默写时要求学生配上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简单插图,用正楷或行楷做一期文言文书法作品,参加班级书法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