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 技》教 学 设 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50318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 技》教 学 设 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 技》教 学 设 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 技》教 学 设 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 技》教 学 设 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 技》教 学 设 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 技》教 学 设 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 技教 学 设 计江西省永丰县石马中学 胡文红设计理念: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对话交流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契机,语文教学有望由“训诲驯化型”、“传授训练型”发展为“对话型”。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打凿对话通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不是一只待灌的瓶,而是一块待燃的煤”。语文教学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师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现、探究、

2、创造,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教材把握:口技选自清代张潮所揖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是林嗣环为其秋声诗写的序言。作者本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所谓“善画声”就是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口技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后仿佛身临其境。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文章以时间先后为序他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文章开头表演前准备道具和表演即将开始前的情况,主体部分是表演中,写口技人的表演和所众的反应,以一个家庭中心,着重描绘两个场景:一四口之家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和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表演结束时,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首尾呼应

3、,浑然一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主题是本文另一特点。作者抓住两条叙事线索艺人所摹拟的各种声响和听众的反应。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突出口技表演之“善”。文字简练贴切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全文所记之事奇妙纷杂,却只用三百多字,其中对口技表演的描摹尤静到大动;写声响由远及近,由内及外,由少到多,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不仅层次井然,严谨有序,而且错综复杂,高潮迭起,变化多端,把口技表演之“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透过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体会表演者对事业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对古代

4、文化精品的学习激情,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2、 知识目标:对口技有所认识和了解;学习并积累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习本文描写时的顺序和细致的描写。3、 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和课文释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成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能用学到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迁移。教学设想:(一)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只注重串讲字词,繁琐肢解,照本宣科,忽略学法,讲“言”废“文”,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故应摒弃这种教学模式。按“在朗读中感悟,在吟诵中品味”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二)教学方法:既吸收古吟诵教学法,评点教学法,又融入现代的教学方式如对话法、合作法

5、、探究法,有条件的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学生能够做的,学生可以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是起“导”的作用,而不是“演”的角色。(三)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和同学、老师、课文的合作之中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对话”在探究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四)引导学生多读,同时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诵读兴趣。(五)注重迁移,灵活运用。让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运用至其他文言文的阅读和赏析中去,坚持“课内和课外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总之,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6、、对话者、合作者。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查阅“口技”,虞初新志及林嗣环的有关资料,并整理记录;借助课文阅读提示、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弄懂大意,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让学生重视已知信息新指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语广泛的交流,走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课堂,而不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找。(二)课堂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几段从网上或电视、电影中摘录下来的口技表演(如果有学生会就更好)。以此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

7、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学习。2、解题: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老师指出本文的学习目标。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对照注解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疑难之处;师生合作,质疑释难,扫除障碍,把握文意。可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完成;加强朗读指导如停顿、语速、语气、重音等;教师可范读或播放录音带,最后学生大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4、再读课文,感悟作品: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师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主张。5、三读课文,吟诵品析。通过吟诵学生自主品析文章的内容、写法和语言。让学生装和老师一起合作,提出一些问题,并共同探讨以学生为主

8、,老师可引导学生就本文的写作层次和口技的表演,宾客的反应等方面探讨。并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力争指出一些有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指导学生从细微处进行品析,如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精彩,为会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师生共同完成,各抒已见。6、小结背诵,驰骋想象。学生自我梳理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整理在笔记本上、并试着背诵全文,师生齐诵全文谈学习体会。老师应启发学生的想象,老师可提若干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如“遥闻”的听觉效果如何?等。7、练习与拓展:讨论课文练习五:本文和我们学过的绝唱都有精彩的音响描写,揣摩两文中的有关语句,并试写一段描摹音响的文字互相交流。声响场景 听众反应首 尾 呼

9、 应表演前:准备道具 满坐寂然口 技善睡 醒 睡 伸颈以为绝妙表演中: 意少舒,稍正坐深夜火警 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表演后:再点道具马观花 群响毕绝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板书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同时分列声响场景和听众反应,体现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结合,以突出“善”字。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回顾及反思本堂课上课时节学生纪律较好,由于学生课前预习充分,故课堂上都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导入用口技表演的场景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合作,互动的积极性较高,课文的文意基本上能够疏通,文章的结构、内容学生自己能够把握,极个别字词理解有困难。如“走”古代是“跑”的意思学生很容易与现在“走”的意思

10、混淆,因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还不多,故朗读的掌握还不准,尤其是长句之间的停顿;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模仿性强,在我范读时像老先生一样摇头晃尾,结果后来的朗读很多同学也学,可见教师随时都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另外学生很愿意与老师接近对话,走下讲台的老师学生更容易接受,我经常参加到各组的讨论之中,学生的说话、表述与我要他发言进轻松自如得多,而且敢于开中。虽然没有一字一句的串讲,但通过学生的自主努力字词教学还是完成得较好。2、 教学改进的反思本堂课摒弃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先学后教”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注意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民主性、互动性、合作性、对话性,以合作为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因此的启示是语文教学结构不一定要形式上的完整,如本文就不有单独字词练习,因这比较简单,应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课堂上的再次备课及时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