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49903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19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南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二0一一年十月目 录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2、有机化学3、物理化学4、化工原理5、应用电化学6、有色冶金概论7、仪器分析8、冶金原理9、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10、工业分析11、专业英语12、重金属冶金学13、贵金属冶金学14、冶金设备15、稀有金属冶金学16、结构化学17、分离工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学时:120 学时(一年一期48学时,一年二期72学时)学 分:7.5 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是化学化工类必修的四大基础化学之一,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物质

2、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化学原理部分主要讲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和反应速率理论;三大类型的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四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元素化学部分,以周期为纬,以族为经,经纬交叉,讲述有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并对其规律作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介绍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地位;2建立终生学习观,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探讨化学学习方法; 3使学生了解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学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学习方法,实验基本要

3、求(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1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地位;2化学学习方法及时复习、适当练习与持之以恒; 3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学习基本要求; 第1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概念;2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范围; 3 熟悉 s 、 p 、 d 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4 理解原子结构的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和 s 、 p 、 d 、 f 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5会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性质,熟悉

4、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波粒二象性,量子数,波函数的图形,周期表(三)课时安排:10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亚原子粒子第 2 节 波粒二象性赖以建立现代原子模型的量子力学概念第 3 节 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 第 4 节 波动力学模型 第 5 节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第 6 节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 7 节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第 8 节 原子参数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化学键的本质;掌握离子键的形成及其特点;掌握离子的特征,离子极化概念; 2掌握价键理论的内容;会用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

5、特征,会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的分子结构;3初步认识分子轨道,掌握第二周期元素的分子轨道特点; 4理解金属键理论,特别是能带理论,会用能带理论解释固体分类; 5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本质,会用其解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离子极化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能带理论,(三)课时安排:10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化学键的定义第 2 节 离子键理论及离子极化第 3 节 共价键的概念与路易斯结构式第 4 节 用以判断共价分子几何形状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第 5 节 原子轨道的重叠 价键理论第 6 节 分子轨道理论第 7 节 金属键理论第 8 节 分子间

6、作用力和氢键第3章 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概念,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的概念和测定;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2初步了解焓的概念,知道焓变是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一种驱动力; 3会进行有关热化学的一般计算; 4初步了解熵、熵变和绝对熵的概念,知道熵变是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的另一种驱动力; 5初步了解热力不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概念; 6初步了解吉布斯自由能及吉布斯 - 亥姆霍兹方程,初步学会用其判据化学反应的自发性;7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及标准平衡常数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化学平衡移动判断及有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焓,盖斯定律,熵,吉布斯自由能,变吉

7、布斯 - 亥姆霍茨方程,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标准平衡常数(三)课时安排:10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热化学第 2 节 熵和熵变第 3 节 自由能反应自发性的判据第 4 节 平衡状态和标准平衡常数第 4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概念; 2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基元反应有关的简单计算; 5初步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碰

8、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速率方程,阿仑尼乌斯公式,反应动力学。(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第 2 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第 3 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 4 节 化学反应机理的某些概念第5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2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 pH 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溶剂的拉平效应(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第 2 节 路易斯酸碱理论 第6章 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氧化还原

9、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两种配平方法; 3了解埃灵罕姆图的意义及其应用; 4 熟悉能斯特公式、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其应用; 5了解电势数据的两种图示法及其应用;6. 简单了解电化学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氧化与还原,氧化值,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公式,电解(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第 2 节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第 3 节 水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和电极电势第 4 节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第 5 节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和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第 6 节 应用电化学简介第 7章 金属配位化合物(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配位化合

10、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 2熟悉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会进行一般配离子结构判断和磁性计算; 3了解晶体场理论的要点,弄清八面体场、四面体场和平面四边形场中 d 轨道的分裂; 4弄清分裂能和晶体场稳定化能概念,初步学会上述几种场中分裂能及稳定化能的判断; 5了解配位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概念,初步学会上述两种异构体的判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配位价键理论,外轨,内轨,反遗键,晶体场理论, d 轨道分裂及分裂能,晶体场稳定化能(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相关定义和命名 第 2 节 化学键理论 第 3 节 异构现象与立体化学 第 4 节 配位实体的热力学稳定性 第 5

11、节 配位实体的某些动力学问题第 8 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弱酸、弱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 2了解水溶液中酸碱各种组分的分布系数概念 ; 3 掌握各类酸、碱及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方法 ; 4了解各类离子与水的作用机理 ;5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等概念 ; 6掌握强酸(碱)滴定强碱(酸)或弱碱(酸)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活度,活度系数,水解常数,缓冲溶液,缓冲原理,滴定曲线,滴定突越范围,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弱酸、弱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12、第 2 节 计算溶液的 H 3 O + 浓度的精确式、近似式和最简式第 3 节 水解第 4 节 缓冲溶液第 5 节 酸碱滴定原理第 6 节 滴定方式和应用实例第 9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 ; 2掌握微溶化合物溶解度的计算 ; 3熟悉影响条件溶度积和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 4熟悉几种重要的银量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溶解度,溶度积,溶度积常数,分步沉淀,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多重平衡原理,沉淀滴定法 (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 2 节 沉淀滴定法第 10章 条件稳定常数和络合滴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中 EDTA 及其螯合物的分析特性; 2掌握络合平衡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3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及常用的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使用条件; 4 熟悉络合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 5了解络合滴定的应用及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逐级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酸效应,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曲线,突跃,络合掩蔽 (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第 1 节 EDTA :络合滴定最重要的滴定剂第 2 节 条件稳定常数第 3 节 络合滴定原理第 4 节 滴定干扰的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