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市定位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049780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城市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做好城市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做好城市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做好城市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做好城市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城市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城市定位(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做好城市定位。城市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灵魂,是一项复杂、系统、艺术的系统工程,包括:主题定位、目标定位、形象品位、个性地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许多方面。企业著名的品牌延续百年而屹立就因为它始终遵循自己的品位保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优势。城市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城市放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给它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由此形成城市鲜明的品牌个性。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在寻求新的城市定位,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香港在打造“动感之都”和亚洲金融中心。杭州借助联合国颁发的最佳人居奖定位为“住在杭州”。而名噪全球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则重新定位其目标市场为家庭的大型度假城。2009年12月21日,成都市确定“世界现代田园城

2、市”目标,对深化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浅谈中山城市形象定位四因素作者:任超锋 来源:全球品牌网 添加日期:10年04月29日 其一,伟人故里。 中山(古称香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她自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建县以来,历元、明、清三朝,迄今已逾八百五十余年。 中山,是伟人孙中山的故乡。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原香山县翠亨村,即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不仅是中山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在孙中山先生组织领导和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19

3、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

4、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业绩,1925年改香山县名为中山县。1983年12月22日,中山县改设为中山市。 其二,宜居佳境。 把中山建设成为适宜居住的城市,是中山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在追求建成宜居城市目标的进程中,因为多年的辛勤耕耘,她在城市的环境卫生等方面获得的国家级荣誉接踵而来。 1996年,中山市荣获建设部授予第三批“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1997年中山市以“中山住区建设与管理可持续发展”为申报项目,荣获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联合

5、国“人居奖”,这是联合国人居中心对中山市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 1998年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1999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1年荣获“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称号。 这些都是中山市多年来致力于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环境建设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同时,该书在对中国内地50个城市宜居品牌的排名中,中山名列第17位,这与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较,中山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甚至超过一些大城市。这无疑是学术

6、界对中山近年来在完善城市宜居条件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中山市提出了创建“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城市奋斗目标。这是中山首次将多年来的内在追求转化成为一种城市的发展战略。 在创建“适宜居住”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方面,中山制定了切实的规划,采取了切实的政策。如设立了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制定了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环境保护办法,并且开展保护规划,对保护城市绿肺,促进城市大气调节起到了积极作用。再如在中心城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按照城乡统筹原则,中山市以组团式发展模式,建设以中心组团、北部组团和南部组团等三个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为框架的城镇垃圾处理系统。 另外,中山还实施了新一轮“绿化

7、中山大地工程”,大力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提高中心城区绿化建设水平,城区主要路段实施一路一树,一路一景,配合一河两岸整治工程和内河涌整治,河岸两旁建设景观绿化带,营造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4%。诸如此类的规划与举措还有很多。 其三,创业沃土。 中山不仅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同时也是一片创业的乐土,是才俊创业之谷-取硅谷之谷以示中山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 首先,我们来看看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的相关数据。在涉及创业环境的分项竞争力排名中,中山的表现相当抢眼,尤其是与相同规模的城市比较(对全国2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排名)。如在增长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名列第

8、十;在效率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名列第九。 另外,在制度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名列第三;在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名列第七(这里是对综合竞争力较强的61个城市进行排名)。 这些数字说明,中山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可谓相当大。中山的经济活力可谓有目共睹。 其次,我们再看看中山的商业文化传统。总的说来,中山的商业文化贯穿着创业的执着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流淌在中山人血液中的活性因素。中山人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所作的开辟性贡献便是明证。如近代中山人创建了中国现代百货业的先驱,四大百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又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包括第一个种粮万元户、第一家

9、中外合作的旅游宾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游乐场等等。 在一个本身就具备创业与创新传统的城市,其创业与创新的潜力可谓巨大。俗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中山便是这样一种木,是创业者应择之上等良木。 最后,有必要看看中山在创业与创新方面取得的扎扎实实的成就。中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等2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小榄、南头、古镇、沙溪、东凤、黄圃、大涌、民众、东升、板芙等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个国家级重点民营科技园,2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园区,2个省级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镇,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

10、试验镇,1个省级火炬计划产业基地。 其四,和谐乐园。 和谐是中山不懈的追求。自古以来,远离政治中心、偏安一隅的中山(香山)就崇尚“和”之境界。“人和则善,自然和则美”。和谐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里主要阐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前面“仙人宜居城”的叙述中可见一斑。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中山(香山)社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断移民的社会,也是一个文化输入型的多元文化组成的开放融通的社会。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汇集各地特色文化,有力推动了族群的融合和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这样一种开放融通和文化多元的社会里,中山(香山)人更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善于吸收、摹仿和学习外来

1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浓厚,有强烈的开放意识。 因此,可以看出,在中山(香山)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外来移民与中山(香山)本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良好状态。可以说,中山象一个熔炉,各地的特色文化一经流入这个熔炉,最终总是能形成各方愉快接受的具有共性的文化。 当前我国积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放到中山这一片和谐园,我们不能不提到中山的一项大型公益性群众慈善活动-慈善万人行。 它是由中山市红十字会组织发起的,以“救死扶伤,扶贫济困,敬老助残”为主题,发动社会各界积极为市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工作筹款,促进中山市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发展的公益性群众慈善

12、活动。 该活动始于1988年举办的“中山敬老万人行”,以弘扬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精神,广泛募集资金以帮助困难群体为目标。1989年起易名为“中山慈善万人行”,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人人过生日的广东传统节日)举行,1999年起改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每年万人行活动前一个月时间,社会各界举办各种义演、义卖活动,为红十字会开展社会福利、救济、赈灾工作募集资金。万人行活动当天,约10万人集聚一起,举行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展演,之后各界人士组成的游行队伍沿着指定路线游行,舞龙耍狮、秧歌武术等民间传统文化表演贯穿其中,沿途数万名观众聚集观摩,形成万人行宏大活动场面。从1997

13、年开始,慈善万人行活动实行市、镇分级组织管理,万人行活动向镇区延伸,在市慈善万人行各项活动开展的同时,各镇区也分别组织慈善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各镇区红十字会开展社会福利、救济赈灾工作募集资金。中国城市品牌传播困境的思考作者:郑欢、贾宁 来源:城市品牌专刊 添加日期:10年04月16日 序: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目前我国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661座,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包括15个副省级城市)、县级市374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的数目增长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预计未来的10年内,我国城市的数量极有可能突破1000座

14、。 与迅猛的城市化进程相呼应,塑造城市品牌、推广城市形象就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城市,如何区隔城市定位、如何传播城市品牌形象将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广告传播公司、媒体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城市品牌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部门、行业、专业众多;城市品牌传播是一个长期战略规划,关系到城市形象的长远走向。正是因为城市品牌传播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当前我国城市品牌传播中的诸多问题。 鉴于中国目前的城市数量众多,城市级别多样,不同城市的品牌传播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本专题将对我国的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共计19个城市 的品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探讨。 策 划:上海师范大学人文

15、与传播学院广告系 本刊编辑部 执 行:中国城市品牌传播研究课题组 项目主持:金定海 统 稿:聂艳梅城市品牌战略规划缺失,结构层次芜杂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是资源的稀缺以及城市之间竞争的加剧。如果城市品牌没有明晰的定位,亦没有一套完整的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则这座城市的声音在发展中会逐渐消失。我们从问题入手,来思考上述我国19个城市的品牌战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 城市:有形象认知是否就有品牌效应? 谈到一些知名城市,我们都会有许多联想:巴黎是浪漫之都、新加坡是狮城、伦敦是雾都、威尼斯是水城城市有联想,就有形象认知,但城市有形象认知不等于城市就一定有品牌效应。 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符号化与象征化,它凝练城市精神,浓缩城市文化,张扬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