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720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屯中学七年级语文上讲学稿(总1课时)2013-2-19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主备人:徐松芳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札记学习目标: 1、 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2、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3、 细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梳理结构。2、细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体裁),选自_。作者鲁迅,原名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2、)攒在一起( )秕谷( )拗( )盔甲( )锡箔()()人声鼎沸()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_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_。课文主要通过_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4、写作背景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

3、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 “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

4、,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合作探究一、 创设情景二、 检查预习自学导引(一)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勾出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六分钟后,看是谁掌握得最好三、 整体把握自学导引(二)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五分钟后,避税回答得最准确.四、细读课文自学导读(三)仔细阅读百草园部分,思考:1、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2、齐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

5、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三分钟后看谁回答最精彩当堂训练1给下面的名词选择合适的修饰语:光滑 高大 碧绿 紫红_菜畦 _石井栏 _桑葚 _皂荚树2选择能准确表现动物(昆虫)动作或声音的词填入下列词语的空格处。长吟 弹琴 低唱 窜 伏黄蜂_在菜花上 叫天子(云雀)从草间_向云霄里鸣蝉_ 蟋蟀_ 油蛉_3、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1)、这段文字作为

6、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百草园的,百草园的,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2)、解词: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杨屯中学七年级语文上讲学稿(总2课时)2013-2-20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主备人:徐松芳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札记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 2 、记叙的感情色彩 。 3 、两相比照的结构 。 4、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叙事)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

7、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学习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合作探究一、 朗读第二节,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

8、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二、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 三、默读课文七、八两节,思考:1冬季百草园的特点,“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2冬天百草园的乐趣

9、是什么?3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四、 齐读第九小节,讨论这一小节的作用 札记当堂训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

10、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 A肥硕 B肥胖 C轻捷 D轻快 E短短 F长长 G莲房 H肥大 J拥肿)2、文中的静态景物有、。文中的动物有:、。3、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4、属于略写的是属于详写的是5、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BC6、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教(学)后感杨屯中学七年级语文上讲学稿(总

11、3课时)2013-2-22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主备人:徐松芳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札记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 2 、记叙的感情色彩 。 3 、两相比照的结构 。 4、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叙事)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学习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

12、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学习研讨一、 自由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笔下的三味书屋也同样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1、 三味书屋的布置及规矩怎样?2、 怎样描述先生?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4、 你怎么看待当时的私塾教育?5、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私塾教育的不合理?6、 那么,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是不是就抵触呢?7、 有人认为,百草

13、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二、教师小结: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作者通过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这里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而书屋后面的小园、师生朗读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都给童年鲁迅带来乐趣。总之,作者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这种写法叫对比。三、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当堂训练 (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札记在地上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1、中画横线的语句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答: 2同是读书,为什么学生读的内容全无节奏停顿(或标点符号),而老师读的内容不仅有标点符号,还有表示声音颤动的特殊标志?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