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导学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710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 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孙权劝学环节一 课前准备活动步骤1 明确课标要求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及作品。3.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2.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步骤2 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

2、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读准字音卿(qng) 邪(y) 涉猎(sh li)岂(q

3、) 遂(su) 孰若(sh)重点实词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 这里指吕蒙。当涂,当道、当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王侯的自称。邪,通“耶”,语气词。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及鲁肃过寻阳: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4、)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动词,了解)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 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管)当 但当涉猎(动词,应当,应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以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认为) 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文言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应是“蒙以军中多务辞”)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面省略介词“于”)环节二 课堂教学展示步骤3 课堂互动探究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

5、都推三阻四,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新课展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可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通读课文,

6、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2.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3.全文共写了哪两个片断? 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与蒙论议,结友而别。4.可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揣摩人物语言】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人物的感情。(1)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其对吕蒙的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

7、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蒙辞以军中多务。”他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2)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透露着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要求你那么高,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

8、“乃始就学”。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他对吕蒙的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3)鲁肃叹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这句话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小结:孙权的话是在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分析主体形象】 试用自己的话分析孙权

9、、吕蒙、鲁肃各自的性格特征。 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但同时也不失其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他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把握文章主旨】1.孙权是怎样劝诫吕蒙学习的?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为他“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2.本文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旨?本文通过记叙孙

10、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3.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示例:(1)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2)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3)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4)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5)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4.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

11、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启示:一个人天资聪颖也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后天的教育能让人得到进步,我们应时时刻刻不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步骤4 课堂学以致用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记事简洁,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2.正面记言,侧面烘托。本文的对话言简义

12、丰,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外,还通过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选择“老师”作为主要表现的人物,思考可以从哪些人物入手作为侧面烘托的手段。口述写作思路。教学板书环节三 课后反馈总结步骤5 课后达标检测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步骤6 课后教学反思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很适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份教案设计就很注重这一点。整个教案由“基础字词句知识积累整体感悟深层探究体验

13、反思”一线贯穿。而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学生当主体。教师只是巧妙地设计题目引导学生学习,学习任务几乎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比如,理解课文人物对话的妙处,尽管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但上课时仍以学生自主品赏为主,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揣摩、比较、朗读、体会,最后达到预期的目的。至于体验反思,教师更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一边欣赏,一边及时给予鼓励。另外,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要求学生自改自导自演课本剧,给学生充分发挥综合才能的空间,并且加深对课文主旨“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方法指导:怎样解释文言实词解题技法解答词语解释题,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以及古今词语意义的联系和变化。对课本中的文言文语段,要逐词逐句理解透彻;对课外阅读语段,也要掌握这个原则,不能望文生义。注意:解释加点词一定要准确,避免只解释大意,造成丢分。课内文段中的加点词一般都出自课本注释,要识记准确。要注重文言词语意义的迁移,以应对课外文段中的加点词。解释词语时,字要写对,不要出现错别字。素材积累: 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5)行万里路,读万卷书。(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