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377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种子植物(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案例 大庆市肇源县第二中学 曲 向 婷 联系电话:15846931322教学案例 大庆市肇源县第二中学 曲 向 婷 联系电话:15846931322一、教学指导思想: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视对学生实验观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核心,也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教材以实验内容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改进实验材料;通过观察、比较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感知生命变化的动态过程,形成生命观念,并通过推理、归纳、建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核心概念。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视频对“分离玉米胚的

2、各部分”这一操作难点进行了科学有效地指导,以及学生的 绘 图 、拼 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电子相册回放,再现了学生课前培养、观察幼苗的精彩过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实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 “观察种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一个实验。本实验旨在 通过学生对菜豆、玉米等种子的观察,明确种子的结构,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关于“种子的结构”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菜豆、玉米等种子获得关于种子的直接经验。菜豆种子的结构比较容易观察,而玉米种子的结构则不太容易区分,教师需要加强指导。实验之后,教材

3、总结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还结合两种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差别,点出了“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名词,在学生了解种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教材再进一步阐述种子的生命力强及各部分发育。2、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所以本节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由小组合作完成,并在课前做好明确的分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学生对种子这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结构比较熟悉,兴趣浓厚,能将生活常识与生物理论知识相联系,让他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而且选择的实验材料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容易引发他的积极性。再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4、。 本课内容较多,而初一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所以实验设计中不仅让学生观察各式各样的种子图片,还让他观察煮熟的种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并理解种子的结构,再配以图片、视频、微课、拼图等,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认知并掌握所学知识。三、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观察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通过对菜豆和玉米萌发过程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科学品质和实践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探究、讨论等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 (2)

5、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植物幼苗图片,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发育时期的菜豆和玉米幼苗,感知生命变化的过程,形成生命观念。 (2)由“种子顽强的生命力”引申升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实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学难点:解剖萌发的煮熟玉米种子的胚,清晰辨别玉米种子胚的各部分。理解“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五、 实验创新之处:原实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关于“种子的结构”,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后在中的第一节安排了探究实验“种子的萌发”讲

6、解种子的各部分发育。本实验若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操作,菜豆种子的结构比较容易观察,但对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则有一定的难度,体现在: 1、玉米的种皮和果皮不易分开; 2、玉米的胚比较小,不易清晰地分辨出胚的各部分。重要的是,学生很难理解“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教学难点,如果能让学生亲眼看到胚的各部分是怎样逐步发育成幼苗的相关结构的,这个难点就可轻松突破了。 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该探究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增加了对煮熟玉米籽粒和玉米萌发初期籽粒的解剖和观察,并让学生前期培养幼苗,让学生亲眼看到了胚的各部分发育的过程,使学生对种子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7、把“探究种子的萌发”的实验与“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进行优化整合,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核心概念。 六、 实验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分准备浸泡的菜豆和玉米种子。2、把萌发初期玉米种子煮熟备用,录制“萌发初期玉米胚的解剖过程”的微视频。 3、课前将学生的绘图和培养的幼苗拍照。七、实验教学过程(后附同步检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种子的结构 及萌发课前播放种子的图片引出课题观看形形色色的种子图片,感悟生命如此神奇,思考这与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种子为什么能发育成幼苗?探究任务一:菜

8、豆种子的结构展示提前布置给学生绘图成果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1、 由表及里2、 先形态后结构3、 先宏观后微观观看图片,对种子结构形成初步认识。结合教材,依据实验要求探究菜豆种子的结构:1.解剖辨认种子结构。2.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绘制生物图能力,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探究任务二:玉米种子的结构指导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按照教材方法解剖认识玉米种子并思考:1. 你能很容易的剥离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吗?你能看到胚整体结构吗?2. 你能清晰地辨别出胚的各部分吗?你能辨它有几片子

9、叶吗? 暴露教材实验设计中的不足,改进实验材料: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改用煮熟的玉米种子解决问题 1。2.通过微课指导学生解剖萌发初期的玉米籽粒,解决问题 2。展示学生绘图成果: 引导学生对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总结,完成板书。 结合教材探究玉米种子的结构1、尝试剥离生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2、按照要求切开玉米种子。并在切面滴加碘液。3、辨认种子各结构。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课件中的两个问题。观看微课,了解解剖萌发的煮熟玉米种子的胚的方法。 了解剖煮熟的玉米种子,轻松剥离开玉米的果皮和种皮,并看到胚的整体结构。动手操作:解剖萌发的煮熟玉米种子的胚,清晰观察上玉米种子胚的各部分。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两

10、种种子的异同,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通过学生的初步实验暴露教材实验设计中的不足通过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科学地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元化。通过改换实验材料突破教材难点,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创新的意识。探究任务三:种子的萌发整合教材内容,将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放在一起学习。展示生物兴趣小组课前“探究种子萌发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各部分分别发育成幼苗的哪些结构,构建“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核心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萌发过程中菜豆的子叶和玉米的胚乳的变化,分析它们所具有的作用。 观看种子萌发的视频观看图片,思考种子的萌发过程。探究种子萌发过程:将种子的各结构分别发

11、育成幼苗的那一部分进行连线。 突破“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难点。 总结萌发过程中菜豆的子叶变化;玉米的胚乳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推知它们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突破“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领悟“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通过实验方法构建“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分析萌发过程中种子各结构的变化,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连线种子和幼苗,构建了明晰化的课堂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强化知识点在教师

12、的引导下总结本节课内容从种子的萌发联系到己人生需要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激发昂扬的学习斗志和青春活力。拼图游戏种子结构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整体框架。通过思想教育,点燃希望、放飞梦想。 寓教于乐强化知识点 整理实验台 要求学生将实验台整理干净、物品有序排放。认真清洗、清点实验器材,范有序地摆放实验物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八、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的结构及萌发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种皮 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胚乳(有和种子没有) 三、种子的萌发胚 是新一代植物体九、实验反思总结: “观察种子的结构” 这一实验在教材中设计的比较简单,尤其是针对玉米种子的结构探

13、究不是很到位。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仅是通过纵切让学生看到胚的侧面观,不能从整体上认识胚,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抽象的核心概念,学生得不到直观体验,感觉 很难理解。所以针对学生的上述学情,我就如何突破实验重点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等方面对本实验做了以下改进和创新: 1. 结合生活体验大胆改进实验材料:根据生活中看到啃过的玉米棒上留下的胚,联想到用煮熟的玉米种子代替生玉米种子,可获得完整的胚,同时还可轻松分离果皮和种皮。用解剖萌发初期的玉米籽粒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胚各部分的立体结构,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科学探究与实验创新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微课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剖玉米种 子的胚,突破实验操作难点,通过将种子的各结构与幼苗进行对比、连线,建立了明晰化的课堂知识体系;利用电子相册回放了学生先期培育幼苗过程的 精彩片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欲望。 3.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灵活处理教材内容:通过课前播放“形形色色种子”的图片激发学生努力向上学习的品质。并最终升华为情感态度与理想信念教育;将“种子的结构”与“ 种子的萌发过程”放在一起,通过课堂延伸使学生的课下实践与课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