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注意问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49374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升小注意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升小注意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升小注意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升小注意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升小注意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升小注意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升小注意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升小| 从幼儿园升小学要怎么过渡?(史上最全,文章较长,可以先收藏再慢慢看)2014-03-12 凯顿 凯顿儿童美语亲子乐园对于幼儿园大班宝宝来说,他们即将彻底告别幼儿园,投入到小学生活中去。然而如果入学准备不充分,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厌学情绪。因此,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自然过渡到小学,就成为每位家长关注的话题。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1)教育方式的改变幼儿园教学中,孩子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学习知识。升入小学后,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授课方式往往让孩子很难快速进入“角色”。2)教师的角色转变1. 幼儿园倡导“保教并重”,因而大多幼教都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2. 升入

2、小学后,随着孩子身心发育不断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渐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渐增加,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小衔接 身体素质备战方案1)练一练耐力虽然很多孩子平时常常跑跑跳跳,但正规的体育运动不多,所以耐力并不够。而进入小学后,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上课30分钟内必须安静地坐好。耐力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持之以恒的锻炼、甚至较长时间的家务劳动来提高。建议家长利用暑期,带孩子进行游泳、晨跑、上下楼梯、跳绳等运动,并安排孩子每天做一定时间的家务。2)磨一磨耐性多体验“等”的感觉。比方,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他体验在收银台前排队等待的滋味;让孩子参与做菜,例如煲汤,让他体验“慢慢熬”的感觉。 有始

3、有终地玩。在孩子专心玩积木时,不要叫他去收拾书桌;拼图还没拼完时,不要叫他去洗澡,在平时的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情。 学会遵守规则。规则性游戏最适合用来培养争强好胜孩子的耐性。比方“下棋”,不管是围棋、象棋还是飞行棋,都是强调规则的游戏。孩子会在下棋中体会到规则的意义,在规则的约束下,慢慢提高耐性。3)灌输健康、安全知识小学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所以,孩子自己必须对身体健康有初步的认识。特别是有的孩子常常磕磕碰碰,弄伤了自己也不在意,而一旦伤口感染细菌,问题就大了。所以,简单的健康、安全知识应直接教给孩子,比方,觉得身体不舒服、或者身上弄伤都应该告诉老师

4、;走路靠右边;识别红绿灯信号等。特别提醒:女孩的家长要告诫孩子,不容许男性触碰其下体,如有发生应马上告诉家长或老师。幼小衔接 生活自理备战方案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只有一个要求:相信孩子,生活小事让孩子自己来。像穿脱衣鞋、洗漱清洁、铺床叠被、整理文具、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摆放碗筷等生活技能,都是入学前孩子应该做到的。当孩子在家长的鼓励、示范和协助下、最后独立完成时,“我长大了!”“我很能干!”这样的美好感觉会油然而生,因此,生活自理的训练也是孩子面对挑战、验证能力、得到肯定的过程,能充分激发孩子对自我的信心。2)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让孩子有自主

5、感,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告诉孩子,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空间(床、抽屉、书柜和房间),他有自己安排的权利和义务。铺床、叠被、整理书桌、打扫房间,保持整洁是他的义务,而怎样装饰和摆设则是他的自由,家长可以提建议但不可干涉。在时间安排上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权利,比如晚上睡觉前的游戏时间,在不影响正常休息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活动内容,决定各项活动时间的长短和先后。只要孩子的安排合理,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幼小衔接 学习自理备战方案1)抓紧培养“任务意识”有的孩子上学后,不会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甚至不会记作业,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劳,还没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6、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入学前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比如分配给孩子一两项家务劳动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购物前,请孩子列(画)出购物清单,并负责提醒大人把清单上的物品买全。2)练一练孩子的注意力专一持久的注意品质是小学生上课作业的必要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学业成绩的好坏与其说是孩子智慧高低的反映,不如说是孩子注意品质的反映。所以,请在暑假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具体方法是:在活动前设定时间要求,如果孩子坚持下来,就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施以一定惩罚。最初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和活动难度,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25分钟

7、不觉得疲劳。3)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新小学生的通病。因为以前时间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比如,在孩子做某件事情之前,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开始做事情,就不许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了。4)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有的小学生一开始记不下作业内容,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差还会严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因此,这也是一项家长需要重视的入学准备内容。多和孩子交谈。语言要尽量规范、准确,并逐步提高精炼和复杂度。如给孩子布置任务时,由“含一个条件”逐渐过渡到“含有多种指令”,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高的小凳。阅读故事时,鼓励

8、孩子听完全文后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5)玩一玩练眼力的游戏很多刚入学的孩子总写错别字,比如将“于”写成“干”,“毛”写成“手”,这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不细致、空间知觉不敏感。下面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眼力: 找不同:提供两种画面相近图片,让孩子找出差异。 模拟画:选择一些简单的线条画,让孩子临摹。 看图摆图形:提供范例,让孩子用小棒等物摆出造型,要和范例一模一样。6)进行“前书写”练习除了利用游戏、手工等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外,“前书写”练习也可以为孩子入学后的正式书写打下基础。方法是在田字格中画上有趣的图案,或阿拉伯数字110、自己的名字等,书写的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9、。每天练习1015分钟。这种练习的目的是激发孩子对文字、数字等符号的兴趣,训练书写姿势,提高控笔能力,了解书写的规范(写在田字格的中央,按照正确的笔顺写等)。幼小衔接 社会交往备战方案1)操练认识新朋友的本事帮孩子做一些必要准备: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设法让他们认识,约好入学第一天一同上学。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对小学生活会感到安全多了。同时,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对孩子进行“主动出击”(主动结交新伙伴)的训练。2)学会自己解决与同伴间的冲突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

10、己解决。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和小朋友遇到争执,该怎么做。3)提高移情能力所谓的移情能力,就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做法。移情能力强的人,更容易与人沟通、交流,也更适应“合作型社会”。培养这种能力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看动画片、电视剧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来交流剧情,让孩子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叙述同一件事情。幼小衔接 具备良好个性品质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他们需要相关的个性品质,来适应学校生活

11、。其中包括: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独立孩子应该学会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独立做事的强烈动机和基本能力。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鼓励孩子主动发问,切忌类似“怎么那么多问题” 的反感情绪的语言。毅力让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合作孩子一定

12、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动帮助他人。幼小衔接温馨提示:小学开学一个多月了,6岁多的明明却一直在“贪恋”幼儿园的生活,经常跟爸爸妈妈说,我们今天去幼儿园吧。对于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迟迟进入不了状态,令爸爸妈妈十分着急。经多方面咨询,原来和明明这个小学一年级,存在“幼小衔接”的问题。 从天天玩到天天学还没上学的时候,明明特别兴奋,妈妈给他买了新书包、新文具。可是现在他却非常想念幼儿园的生活:上课都是唱歌跳舞、画画和做手工,回到家也是玩,或者看看动画片。上了小学每天白天要上6节课,晚上还有一大堆作业,爸爸妈妈每天都要问:今天学了什么东西啦?这令明明十分“郁闷”。的确,小学新生

13、要面对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适应学习和人际环境的变化。陌生的校园、教室、老师和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的同时,也会给一些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与不安。二是要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由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到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教学环境。三是要适应作息时间的变化。帮助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对此,专家表示,小学新生刚脱离幼儿园,适应小学生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和老师应有耐心引导。作为家长,仅仅在物质和学习条件方面为孩子提供保障,是远远不能满足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要求的,孩子更需要心理上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能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此,家长要多抽时间陪孩子熟悉新的校园环境,要加强孩子生活

14、自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洗澡、收拾书包等。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订好计划,然后教会孩子看时间,再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课程进幼儿园今年,市教委已将“幼小衔接”学习准备期扩大到幼儿园大班,但专家们纷纷指出,幼儿园的“学习准备期”并不宜照搬小学课程,而应侧重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从幼儿园大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在幼儿园添加小学课程,或在小学添加幼儿园课程。“关键是学生心理的调整。让幼儿园学生熟悉小学校园,给小一新生的班级布置得更童趣等,都是为了不让学生出现心理断层,因为突然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而心生恐惧。”比如,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和日常

15、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不教学生写字,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培养写字所需的基本功;训练幼儿园学生画横平竖直的直线等。对于孩子,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力等,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 有一批孩子进入小学了。但在他们上小学前,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不同,小学以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从教育的连续性角度来说,过度期质变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两个方面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一、社会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力等,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围绕这些内容,过度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如理解规则意义,遵守生活、学习中的基本规则等。2、培养独立性,如自我意识独立意识;3、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4、培养任务意识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包括成就动机、责任感的培养和完成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