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8290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观察讨论: 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 2.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物圈的植物可以分为几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学习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藻类植物,分为两类:

2、 淡水藻-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中的藻类植物。 海藻-生活在海水中的藻类植物。,单细胞,多细胞,淡水藻类,图 3-2 海洋藻类,1.藻类植物大多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呢?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呢?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阅读、思考、讨论,看哪个小组回答的 又快又有科学性。,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1、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

3、靠孢子繁殖后代。 2、形态特征: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藻类植物的特征,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无机盐; 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3、藻类植物的作用,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占95%),阅读思考:,1.你知道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你知道为什么在运输花卉时,往往要用苔藓植物加以包裹?,看图、阅读、思考讨论: 1.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3. 如果你想了解本地空气污染情况,结合本节知识你将怎么做?,1、生活环境: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

4、代。 2、形态特征:植株低矮弱小,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即无输导组织),叶中没有叶脉,根是假根。,二、苔藓植物,(1)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3、苔藓植物的作用,图 3-5 肾蕨和江南星蕨,1、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形态特征:植株只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三、蕨类植物,图 3-6 胎生狗脊,图 3-7 满江红,地上部分实际上是它的叶,它的茎位于地下。它的叶属于大型的复叶,地上部分看似“茎”的结构是它的叶柄,看似“叶”的结构是复叶上的小叶。,3、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食用、药用、绿肥和饲料,(2)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煤,3亿8千万年以前,桫椤生长茂盛,现在绝大多数灭绝了。,绿色植物的分类,藻类 苔藓 蕨类 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是不结种子的,它们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这类植物叫做孢子植物。,孢子不是种子,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成新的植物体。,小结:列表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孢子繁殖,阴湿环境,阴湿环境,有茎和叶,没有导管,没有根,孢子繁殖,孢子繁殖,有根、茎、叶的分化 和输导组织,再见!,祝: 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