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683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自制模型探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人体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内容,学生在已经了解了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对泌尿系统进行学习。本节内容的难点在于理解肾脏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血液、尿液在肾脏中的流经途径,而这两个难点都基于学生对于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很难想象出其正确的立体结构,本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肾单位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并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肾单位模型,了解血液流经肾单位的途径,为理解尿液在肾脏中是如何形成的打下基础。在制作模型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平面变成立体、抽象变成具体的

2、过程,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22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型制作的实验探究活动,理解肾单位在人体废物排出中的作用;(2)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确立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对泌尿系统保健的讨论,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3教学重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二、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这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做好了铺垫,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

3、但大多比较肤浅甚至是不正确的。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在本节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略显抽象,如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等重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透彻,在教学中除了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之外,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模型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将全班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形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2)每组由组长组织课前进行集体预习,根据预习结果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利用线团、塑

4、料袋、吸管等合作完成制作肾单位的模型。2.课堂教学过程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你在医院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出人体哪个系统的健康状况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引起兴趣、导入课题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形分析】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图。思考问题: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泌尿系统这些器官各有什么功能?3.肾脏的一侧有三根管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学生根据观察现象和泌尿系统结构图分析归纳完成相关问题。听讲,总结。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如何起作用呢结合生

5、活经验,思考猜测二、肾单位的结构和作用【探究活动】观察肾脏内部结构图,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制作的肾单位模型,思考问题:1.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什么2.肾单位由哪些结构组成?3.血液在肾单位中流经了哪些结构?4.血液在流经肾单位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展示】分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指出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总结】学生在识图基础上通过制作肾单位的模型了解肾单位的结构,探究肾单位在尿液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讲解模型深刻理解知识点,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与其他组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听讲,笔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是抽象内容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

6、合作能力利用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三、尿液的形成【资料分析】取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思考问题1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总结】(1)尿的形成示意图(2)播放尿液的形成过程动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老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通过小资料的分析,理解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四、尿液的排出【自主学习】阅读

7、课本内容,思考讨论问题:1尿是如何排出的?2排尿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何意义?3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总结】尿液形成和排出途径:【思考】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为什么尿液的排出不是连续的呢?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补充完善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培养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将转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其他排泄途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思考问题:1.人体会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2.什么是排泄?排便属于排泄吗?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补充完善培养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能力四、课堂练习据“肾单位

8、和尿的形成过程”图完成,大写字母代表结构名称,数字代表生理过程。(1)肾单位包括图中_、_和_三部分。其中血管A内流_血,血管B内流_血,血管C内流_血,在_处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2)尿的形成包括 _作用和 _作用。D中液体是_, E中流出的液体是_从D到E的过程中,_的浓度逐渐升高,_浓度逐渐降低。(3)若某人最近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两倍,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若尿液中有血细胞,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若该患者早餐吃的太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说明肾小管的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学生对于人体生理学的学习难点在于只能观察到平面图片而很难

9、想象器官、系统的立体结构,模型教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进而理解人体器官是如何工作的,但通常模型数量有限,有些模型也仅限于展示器官的内部构造而没有真正体现立体结构,因此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课本图片自制模型,可以将平面变成立体、抽象变成具体,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器官的结构和组成。学生对于制作肾单位的模型有很大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收集素材和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记住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并且在对模型的观察过程中,能够直观的观察立体结构,理解血液和尿液在肾单位中的流经途径,为理解肾单位的作用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打下基础。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制模型的实验探究环节对于某些学困生来说能达到的真正效果有限,因为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愿动脑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参与度较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每个探究小组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让学困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真正获得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