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648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习亚锋摘要:选择以小组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实物、模型、视频及文字资料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进一步建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关键词:小组自主探究 心脏 结构与功能1、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的第3节的第一课时,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结构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

2、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对学生进行心脏健康的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奠定了基础。更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为后面的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而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不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器材的使用(比如放大镜、镊子),掌握了由外向内的观察方法,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观察

3、态度。只要教师抓住这一心理,逐步设问,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为此,本节采用小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体系进行教学设计,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达到能力的形成。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解剖的心脏进行观察,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认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培养学生的科学观。2)通过拓展延伸,认同心脏

4、健康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3、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主要围绕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意在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结合七年级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 描述心脏的主要结构。难点: 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4、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此我用视频资料、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等来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充足的新鲜的解剖好的猪心(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法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预习可以自行解决的相关知识的识记,为课堂探究打好基础,课堂上完成相应的探究主题,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相应的探究任务,总结出小组共同的结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讨论把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出来,老师根据生成情况进

6、行讲解或指导。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5、课前准备教师:要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如:心脏模型、镊子、解剖好的新鲜猪心(尽量暴露四个腔)等。搜集相关的录像资料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心脏病和心脏保养的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1)、导课2)课堂合作探究(1)探究过程(2)课堂探究总结(3)课堂探究检测设置预习内容,给出要求平台,指导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看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预习要求。(课件展示)跳动的心。播放心跳的声音-这是生命的声音。引导学生对心脏敬畏、感兴趣。通过活动“感受心跳”确定心脏的位置,感受“活着真好!

7、”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最后由“心脏与血流的关系”引入新课。探究一:心脏的结构 1、观察与识别:1)摸一摸、比一比: 心脏各腔壁的厚薄是否相同?哪个腔的壁是最厚的?2)心脏四腔室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心房与心室,心室与相连的动脉间的瓣膜可以开启的方向如何?4)心脏的各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通? “观看心脏的结构”验证自己的观察结果。2、功能推测:1)心脏四腔的壁厚度有区别,左心室的壁最厚,请推测其原因。2)组织学生进行“灌流实验”,思考: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在心脏处血流的方向依次是什么?3)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断的跳动。因此有人说“

8、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从不休息。”你认为呢?为什么?探究二:心脏的功能举例说出心脏的功能。(为什么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教师强调:心脏能够作为输送血液的泵,这与心脏的结构有关,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通过以上探究,请想一想,心脏究竟有哪些结构与它的“泵血”功能相适应?呈现检测试题自己阅读找出关键部分,并用红笔划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指定任务。把右手放在胸部,感受自己的心脏跳动,感悟生命的存在。 积极发表自己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1、解剖观察已解剖好的心脏,并相互指认其相关结构。2、仔细观看视频,检验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在组内进行结论修正。3、学生进行“灌流实验”,小组内合作完成,总结出小组共同结

9、论,并呈现结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心脏的功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结,简要呈现于黑板上。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找出问题,并讨论校对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为课堂合作探究做好知识铺垫。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感受生命的珍贵。对心脏的结构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分析、表达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归纳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及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检测课堂效果板书设计第四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1、心脏的位置、外形 2、心脏的结构 (1)组成:主要由心肌组成 四个腔:上为两房:分左右; 下为两室:分左右 关系:左右不相通,同侧

10、上下相通(2)相连血管(房连静,室连动)(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泵)附:课堂及时评价必做题1、 填写各部分名称:2、观察猪的心脏时,用手捏的方法来判断心房壁、心室壁的厚薄,其中最厚的心壁是()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3、下列有关心脏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左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B.左心室连通主动脉C.右心室连通肺静脉 D.右心房连通肺动脉4、人体输送血液的“泵”是() A.心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5、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选做题看到此表格中的信息,

11、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呢? 【课堂拓展延伸】【谈一谈】心脏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心脏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了病变,都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所调查的与心脏有关的疾病,以及如何保护心脏的知识。教学反思:这节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组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由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提出问题和假设,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互动交流,得到问题的答案,再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的整合,让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通过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素养、能力诸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比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

12、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情感方面,通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的情感。同时,在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平等、爱护”的原则,和传统科学教学不同的是:学生的观点和教师的观点不一样,应该被考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关于教学内容上的见解,尊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存在的问题是灌流实验对学生要求的层次较高,学生刚刚接触心脏的结构,马上能在实物上准确找到血管难度较大,个别的学生因不能准确找到血管使实验失败。改进措施:在教学中,要力争能突破心脏四腔及相连血管的知识后,再进行灌流实验。 从课堂上看,小组的合作很是重要,如果小组长的能力没有培养出来了,这个小组的执行能力就会较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在小组设置和小组长培养等方面上多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