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648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课,盐,生活中常见的盐 (NaCl Na2CO3 NaHCO3 CaCO3),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盐(化学肥料),组成,盐的性质,粗盐的提纯,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复分解反应,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之一 - 过滤,盐的化学性质,盐与盐的反应,盐与酸的反应,盐与金属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化肥的简易鉴别,常见的化肥,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NaCl,Na2CO3,NaHCO3,CaCO3,纯碱、 苏打,小苏打,大理石,白色、难溶,白色、易溶,溶液显碱性,白色、易溶,溶液显碱性,白色、易溶,作调味品、制生理盐水、融化积雪等,制洗涤剂、 生产玻璃、 造纸,制发酵

2、粉、 治疗胃酸 过多症,作建筑材料、制补钙剂等,食盐,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一)部分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酸盐个个溶,硫酸盐不溶钡,BaSO4,盐酸盐不溶银,AgCl,碳酸盐除钾盐、钠盐、铵盐外,其余都不溶,可溶性碱:钾钠钡钙 KOH、NaOH、Ba(OH) 2 、 Ca(OH)2,盐,(1)铁和硫酸铜溶液:_ (2)铁和稀盐酸:_ (3)铝和硫酸铜溶液:_ (4)铜和硝酸银溶液:_),Fe+CuSO4FeSO4+Cu,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Fe+2HCl FeCl2+H2,1、盐+ 金属 ,新金属+ 新盐,(二)盐的化

3、学性质,(1)碳酸盐和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钙:_ 碳酸钠:_ 碳酸氢钠:_,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2、盐 + 酸 ,新酸+ 新盐,结论:含有碳酸根离子(CO32-)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放出CO2,CO32、HCO3检验,实验步骤:取样,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该物质的组成中含有CO32或HCO3,碳酸钾:_ (2)盐酸和硝酸银的反应:_ (3)硫酸和氯化钡的反应:_

4、(4)硫酸和碳酸钾的反应:_,K2CO3+2HCl2KCl+H2O+CO2,HCl+AgNO3AgCl+HNO3,H2SO4+BaCl2BaSO4+2HCl,H2SO4+K2CO3K2SO4+H2O+CO2,硝酸铵和氢氧化钠:_ 硝酸铵和氢氧化钙:_ (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_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_,NH4NO3+NaOHNaNO3+H2O+NH3,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3、盐 + 碱 ,新碱+ 新盐,CuSO4+2NaOHCu(OH)2+Na2SO4,Ca(OH)2+Na2CO3CaCO3+2NaOH,(1)碳酸钠分别和氯化钙、氯化钡反应:

5、 _ _ (2)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_ (3)氯化钡分别和硫酸钠、硫酸铜反应: _ _,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NaCl+AgNO3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CuSO4BaSO4+CuCl2,4、盐 + 盐 ,两种新盐,(三) 复分解反应 1. 定义:由两种_互相_,生成另外两种_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 表达式: AB+CD AD+CB。 3. 发生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或有_或有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化合物,交换成分,化合

6、物,气体,沉淀,水,讨论如何检验H+ 、 OH_、 Cl-、SO42- 、CO32- 、NH4+离子,紫色石蕊试液,pH7,变红,pH试纸,产生气体,活泼金属,碳酸盐,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pH试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含有Cu2+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pH7,变蓝,变红,产生红褐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Cl-、SO42- 、 CO32- 、 NH4+的检验方法,H2SO4、Na2SO4、K2SO4,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消失,CO32-,Na2CO3、CaCO3、K2CO3,有无色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42-,Cl-,AgNO3溶液和稀HNO3,Ba(NO3)2溶

7、液和稀HNO3,HCl、NaCl、KCl、CaCl2,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消失,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NH4+,NH4HCO3,NH4Cl,碱溶液(如NaOH),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四)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思考】1、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1、粗盐一次不宜加的太多,以免加多了溶解不了。 2、溶解搅拌时,应控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烧杯壁。,过滤操作要领:,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 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8、。,2、过滤,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 可能是什么原因? 1、滤纸破损。 2、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思考4】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3、蒸发,溶解,过滤,蒸发,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思考】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9、?,肥料,化学肥料,农家肥料,依据所含营养元素,氮肥(含N),钾肥(含K),磷肥(含P),复合肥料 (含2种或2种以上营养元素),(粪、尿、绿肥),二、化肥,氮肥: 碳酸氢铵 NH4HCO3 氨水 NH3H2O 硫酸铵(NH4)2SO4 尿素 CO(NH2)2 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钾肥: 草木灰 K2CO3 硫酸钾 K2SO4 复合肥:硝酸钾 KNO3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巩固练习,1、只给你酚酞请鉴别出NaOH、H2SO4、NaCl三种无色溶液?,(一)物质的鉴别,无色酚酞,A,B,C,装入C试管内的 液体是NaOH,A,B,装入A试管内的 液体是NaCl,装入B试

10、管内的液体是H2SO4,、取稀HCl、 NaOH溶液、 CuSO4溶液、 CuO粉末、Fe粉常温下两两能反应的有哪些?,(二) 物质的相互反应,物质的相互反应:要考虑到化学反应的 规律,不能凭感觉,按一定的规律两两 反应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HCl,NaOH,CuSO4,CuO,Fe,(三) 除杂质, 要除尽杂质,所以有时候所加的试剂要过量, 不增,即不增加新的杂质, 不变,不改变原物质, 易分,即把杂质变成沉淀 气体和水,窍门 所加试剂要与原物质“沾亲带故”,除杂质的要求,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请写出除掉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1)NaCl(Na2CO3)_。 (2

11、)CO(CO2)_。 (3)HNO3(HCl)_ (4)HCl(H2SO4)_. (5)Cu(CuO)_,(四) 共存问题,解题关键:共存即不反应,一般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1、下列物质可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 A、硝酸银和氯化钠 B、氯化铜和氢氧化钠 C、氯化钙和硝酸铜 D、碳酸钠和盐酸,解析:部分不能共存的离子 CO32- H+ 、 Ca2+、 Ba2+ OH- H+ 、 Cu2+ 、Fe2+ 、NH4+ 、Mg2+ Cl- Ag+ SO42- Ba2+,C,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 ) A KNO3 NaCl NaOH B KOH Na2CO3 HCl C KNO

12、3 NaOH FeCl3 D AgNO3 BaCl2 HNO3,H,OH,OH,Fe,Cl,Ag,A,2、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用加热的方法除掉Na2CO3中混入的NaOH B、加适量盐酸可除掉NaCl溶液中混入的NaOH C、加入足量铁粉可除掉FeSO4溶液中混入的少量H2SO4 D、用稀盐酸浸洗水壶中的水垢,A,D,3、下列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aO CaCl2 B. NaNO3 NaCl C. CaCO3 Ca(OH)2 D. BaCl2Ba(NO3)2,4、 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 BK2SO4、KCl C生石灰、熟石灰 DCuSO4、Fe2(SO4)3,B,二,三,四,常见盐的组成、颜色、溶解性用途,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盐的化学性质,粗盐的提纯,盐,梳理小结,一,五,化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