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626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和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介绍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课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第二课时,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在课堂中要把握重点,解析难点,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基本上构建出一个血液循环的框架。二、 学生分析目前,初一年级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现

2、有的储备知识较少,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兴趣浓厚,所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中,学会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学会学习;利用模具、多媒体演示认识心脏的结构及功能,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生物学观点;再有进一步认识心脏的重要性,加强健康教育。

3、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循环途径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难点:血液循环途径及发生在血液循环中的物质交换过程。五、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检查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分析;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启发、引导、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能力。六、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回答下列问题:(1)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什么?(2) 与他们相连接的血管名称分别叫什么?(3) 心脏壁最厚的是哪一个腔?生:踊跃最厚的哪一个腔?探究新知血液循环的途径师:上节课,有同学说心室的收缩能力不同,可能循环长短不

4、同。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操作血液循环动画过程和课本P63的血液循环模式图,两人一组讨论讨论并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生:在电脑上操作血液循环动画,注意观察经过各结构的名称,区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师:哪位同学能说出体循环的途径?生: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师:你能继续说出肺循环的路线吗?生: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电脑观看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了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观察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路线,你找到记忆的好方法了吗?生:起于室止于房,体

5、左右肺右左。都是从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师:假如我是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尖,这个红细胞将沿怎样的途径回到心脏?在会到心脏之前能到达脚趾吗?生:左心室主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不能再到达脚趾。(设计意图:模拟一个红细胞的循环路线,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同学们观察血液循环图片中还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在血液循环中我们看到了血液用红色和蓝色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一起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有关知识把!动脉血

6、和静脉血各有什么特点呢?生: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师:血液在在两条循环路线中是如何变化的?生1: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营养物质供给血液组织细胞利用,把细胞产生二氧化碳和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生2:在肺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血进入组织细胞,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开认识血液循环路线,再来比较血液循环中血液变化,化复杂为简单,利用学生整理知识,同时利用图片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地展示出完整的两条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课堂小结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队参加知识竞赛接龙游戏,快速依次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经过路线,接不上的小组淘汰,不能继续参加比赛,最终留下的小组为优胜者。生:激励的自我展示。(利用知识接龙游戏进行总结,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师:组织学生利用乐教平台进行当堂练习。生:在电脑上完成练习师:对于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整合分析,对于错误率较高的体进行整体讲解。(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并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决心)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