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547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专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教学设计作者信息姓名费宗伟电话15912698370学科生物年级7年级邮件单位鲁甸县第二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复习 血液循环)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的第三节。包括两部分:心脏结构及功能,血液循环。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另本节上承呼吸系统,后续泌尿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二、学生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

2、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在班级中,学生学习能力、自制力、接受能力、思维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差别大。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及直观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图片能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2)通过

3、循环过程的示意图,使学生能概述血液循环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2)学会用简单的图示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实验的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多媒体控件,教学音响等教学手段,以丰富的photo、flash、vcd等,制作ppt,引导学生观察、

4、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生殖过程。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运用教学光碟导入课程,运用图片让学生感受胸部的位置和肺所区域,运用flash动画让学生感知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动态统一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理解血液循环过程。3、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导学作用,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们轻松的开始学习,积极参与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简洁清晰的反映教学重点、难点。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

5、法、手段等)新课准备板书标题,打开多媒体控件,指导分组,开展阅读。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每4人分成一组,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阅读本节内容。新课导入播放有关血液、心脏、血液循环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人的循环系统。计算机光驱,暴风影音,音响设备;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教学参考视频资源的VCD讲授课程心脏结构1、 播放心脏结构的图片,2、 引导识别心脏结构。1.学生观察图片确定心脏各个结构特征,读出各结构名称。2.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了解心脏结构。PPT放映,多媒体鼠标控件心脏与血液循环3. 播放血液循环动画。4. 描述循环过程。3. 学生观看动画,按照老师描述体会血液循环的过程。4. 正确识别

6、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途径。课堂总结:血液循环5.绘制血液循环示意图,引导描述循环途径。5.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已经循环中血液成分变化。板书课后评价展示问题,讨论解决,老师点评时突出审题方法、答题技巧。自觉完成总结笔记,独立完成练习。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

7、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三、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一)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