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道系统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047005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道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慢道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慢道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慢道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慢道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道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道系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研究 2010年,一个新名词“绿道”开始在广东地区出现并广为流传,而其实,绿道建设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国早已兴盛发展。关于“绿道应该是什么样子”“怎样才是合格的绿道”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相应的绿道研究与建设标准也陆续出台,旨在为绿道建设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笔者作为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项目组成员,对绿道建设五大系统中慢性系统建设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 绿道分类体系 根据行政等级的不同,绿道可分为三级,分别是:“链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绿道(省立绿道)、“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2、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绿道和“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社区绿道。绿道分级一方面有利于事权的划分,把各级绿道建设责任落实到省级、市级、区县(社区)各级部门:另一方面可以使省立绿道生产示范效应,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最终形成“省-城市-社区”的绿道网络体系(图1)而根据所处区位条件的不同,绿道又可分为“主要位于乡村地区,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景致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型绿道、“主要位于城郊地区,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郊野型绿道和“主要分布在城区,以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都市

3、型绿道三种类型(图2)。2 绿道建设基准要素体系一般来说,绿道系统主要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五大系统构成。其中每个系统又可细分为若干基本要素,总共包含绿化保护带、绿化隔离带、衔接设施、管理设施、游憩设施等十六个基本要素,如表1所示1。本文将重点针对其中的慢行系统及其下一层级中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的建设标准与要求进行分析研究。3 绿道慢行系统的内涵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既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也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4、,可根据现状择一进行建设,一般绿道应建设自行车道,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可建设综合慢行道。4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标准规范的借鉴4.1国外研究成果、经验“慢行系统”是国内提出的概念,国外与此相对应的词汇是游径(Trail)。国外对游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径类型、游径选线和游径建设标准三个方面。4.1.1游径类型研究 游径分为四种类型:基于水面的、基于地面的、单人游憩为主的和多人游憩为主的。4.1.2游径的选线要求 绿道选址标准:1)必须与目的地地形相适应;2)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容量以容纳数量庞大的游客;3)必须设立安全通道;4)提供游览功能的同时起到宣传保护环境的作用;5)建设和保养必须有成本效益,且要

5、有实效性。4.1.3游径的建设标准(图3) 包括对自行车道宽度、各类游径道路宽度、游径坡度的建设标准进行了研究2。4.2 国内规划建设标准规范与慢行系统建设有关的标准主要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4.2.1 步行道建设标准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道路级别和所处区位条件的差异,对步行道的最小宽度提出了不同要求,如表5所示。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对步行道铺装也提出了要求:1)步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要保证施工最小厚度;2)步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基层材料应有适当强度;处

6、于潮湿地带的铺装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3)步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4.2.2 自行车道建设标准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提出自行车道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 m,靠路边的和临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 m。双向行驶的自行车道路最小宽度宜为3.5 m,混有其它非机动车、单向行驶的车道最小宽度应为4.5 m。自行车道纵坡度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表6规定限制坡长。各级道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设计中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最小半径值,自行车道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为500 m。城

7、市道路设计规范对自行车道路面也提出了要求:1)应根据筑路材料、施工最小厚度、路基土种类、水文情况以及当地经验,确定结构组合与厚度;2)路面结构应有足够强度,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3)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和水稳定性,处于潮湿或冰冻地区的道路应设垫层3。与慢行系统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还包括了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等章节内容,这里不再展开。5 广东省区域绿道建设标准与要求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国内相关的规划建设标准规范,再结合广东省实际建设条件,下文将对区域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与要求进行分析。5.1 一般要求1)慢行系统应根据珠三角省立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内容进行选

8、线,并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2)慢行系统应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重要的自然生态斑块、公园、人文景观,并尽可能做到两侧均有景可观,步移景异,避免景观单调平淡。生态型绿道慢行道选线应遵循生态影响最小化的原则,不应在生态敏感区开辟慢行道,避免过度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境。3)慢行系统应与区域性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站点保持便捷的联系,增强可达性。4)慢行系统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河堤、机耕路、道路防护绿带,避免大填大挖,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5)慢行系统应保证线路连通,当绿道跨越河流、山体、铁路、高快速路、城市道路等障碍物时,可采用轮渡、架设人行天桥、道路路面画线、借用城市桥梁

9、和隧道等方式保证连通。6)慢行系统一般不得直接借道公路和城市道路。如果为连通各段而借道的,借道长度不得超过2 km,而且与机动车道之间必须有安全隔离设施,借道路段前方机动车道必须设置减速带和警示标志。7) 慢行道不应经过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危险地段。8)慢行道路面铺装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应采用环保生态、渗水性强的本土材料。5.2 步行道建设标准与要求1)步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并提出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可参照2)步行道横坡度不得超过4%,本指引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纵坡度不得超过12%,当纵坡坡度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的慢行系大于12%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统同样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

10、综交通。合慢行道三种,可根据现状择一进3) 步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行建设,一般慢行系统应建设自行耐磨、美观。基层材料应有适当强度。车道。其中,自行车道的建设标准处于潮湿地带的铺装应采用水稳定性考虑到安全性的要求,应与区域绿好的材料。道相一致。4)都市型绿道的步行道应考虑城市绿道对步行道与综合慢行道残疾人的使用要求,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相对区域绿道可略为降低。建的要求,并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议都市型城市绿道中单独设置的步行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道宽度应不小于2 m,与市政道路结的规定。合设置的步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 m,5.3 自行车道建设标准与要求综合慢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

11、.5 m;郊1)就自行车道路面宽度而言,野型和生态型城市绿道建议设置综合单车道不应小于1.5 m,双车道不应慢行道,郊野型城市绿道的慢行道宽小于2.5 m。度不宜小于3 m,生态型城市绿道的2)自行车道横坡度不得超过慢行道宽度不宜小于2 m。4%;纵坡度宜小于2.5%,最大不应社区绿道主要是为周边社区居民超过8%。大于或等于2.5%时,应服务,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符合表6的规定。绿地的绿道类型,因此,基本上都是3)自行车道纵坡变更处应设置都市型。建议社区绿道中单独设置的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竖曲线步行道宽度不宜小于1.5 m,与市政的最小半径为500 m。道路结合设置的步行道宽度不宜

12、小5.4 综合慢行道建设标准与要求于2.5 m;综合慢行道宽度不宜小于综合慢行道宽度应满足人与自行3 m。车混行的要求(图45),最小控制宽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7 结语6 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慢行系统建本文阐述了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标准的延伸思考设指引中慢行系统的建设标准的研究思路与制定过程。首先,借鉴国外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对与慢行系统相类似的“游径”方面的广东省区域绿道(省立绿道)中慢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游径类型、行系统的建设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游径选线、自行车道宽度、各类游径Window of Greenways道路宽度、游径坡度、游径铺装类型等,同时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相关要求。其次,结合广东省实际建设条件,对广东省区域绿道(省立绿道)的慢行系统的建设标准展开深入的研究。对慢行系统的选线、与其它城市道路的衔接、路面材料等方面提出了一般要求,也对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等基本要素提出了宽度、坡度、铺装等方面的要求,并结合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不同绿道类型提出差异化的措施与要求。最后,参照区域绿道的建设标准,提出了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建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