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6861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生物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中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的前提下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血液如何在人体内循环流动,内容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上课开始,重点复习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导入本节的新知学习。2、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2、及视频,结合实物观察,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把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来学习新知,让学生分析出问题的本质,知道学有所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3、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3、通过利用概念图的教与学,促使学生更好地整合知

3、识和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三)情感目标:1、在分析血液循环途径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难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指导自学、课堂讨论、讲授法等六、教具准备:一杯动物血液(猪血)、 血液循环的课件、录像、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4、图情景导入1、屏幕显示医院输液室的场景(结合近日气候冷暖多变,感冒咳嗽的人多,医院的输液室更是人满为患)2、屏示一急性肠炎病人输液的图片问:点滴的是什么血管?药物经过怎样的途径由手臂静脉流到患处发挥治疗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探索血液循环的途径。学生倾听、观察并思考“血液循环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用输液这一生活现象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关注生活,同时引出本节课题-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概念1、屏示课件“心脏的动力泵作用推动血液在全身的循环流动”引出血液循环概念:2、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内按一定方向的循环流动过渡: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学生观察血液

5、循环的动态课件,感受并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从整体上观察人体内血液循环的流动状态心脏处的血液流动途径1、屏示“心脏结构解剖图”2、展示以“心脏”为核心概念的概念图,根据不同的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来复习心脏、血管有关知识。3、问题:血液在心脏处流动的方向?(引导学生归纳)(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过渡:那么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怎样的途径在流回心脏呢?1、复习回顾心脏的结构,联想有关的知识、概念,很好的复习旧知识。2、填写屏示的“心脏结构概念图” 中各部分名称3、学生归纳血流途径: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利用概念图复习心脏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整合知识,以便进一步探究在心脏的动力作用下血液从心脏出发在回

6、到心脏的途径推测全身血液循环途径的规律 引导学生由心脏的结构概念图进一步推测血液从心室被压入动脉后可能经过的途径 学生思考讨论,推测血液循环的可能途径“心室动脉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静脉心房”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流动的方向,与新授课血液循环联系密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推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探究活动:动脉血与静脉血1、课件: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示意图(解释图中的蓝色代表暗红色即人体中血液有鲜红与暗红色之分)由图中的两种颜色引出以下探究活动:2、展示一杯猪血样品,请学生探究原本同样的血液为何在杯中出现色差?引出“动脉血”“静脉血”的定义学生观察血液表层鲜红与内层暗红的原因

7、,分小组思考讨论,探究血液出现色差的原因小组代表回答色差的原因,理解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含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与探究能力体循环的途径1、展示体循环动态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布置学生自阅课本相应内容并完成学案的相关要求2、教师提示:体循环开始于哪个腔?先后经过哪些血管?终点是哪儿?3、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图实物投影讲评,优秀者给予中肯的表扬。请同桌合作,在学案上完成体循环的概念图,学生观察、思考、阅读,同桌讨论体循环途径并在学案上完成体循环的概念图,。找12名同学口头描述体循环途径。学生带着学案的问题,有目的自学、讨论,观察动态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照图来描述体循环途径。加强学生的观察和识图

8、能力体循环中血液成分变化引导思考: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展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过程。提问:血液与组织细胞在何处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为什么?怎样交换?经过体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较容易回答出毛细血管的特点,从而揭示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同桌讨论后,把物质交换过程补充到学案的体循环途径中,形成一个以“体循环”为中心概念的小概念图。 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讨论、整理体循环的概念图使知识系统化。肺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问:经过体循环的血液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如何更新呢?展示课件:肺循环的途径及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

9、与肺泡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点拨提问: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与肺泡发生了怎样的气体交换?经过肺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图讲评,优秀者给予中肯的表扬。学生自阅课本内容,按照体循环的推理方式完成学案中的肺循环概念图。由12名同学来口头描述。通过体循环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识图-寻找路线-总结共性,肺循环的学习进行就很快,学生自主学习感觉很有成就感。培养学生推理与举一反三的能力血液循环的意义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师给予补充。让学生发表意见,由他们自己归纳出血液循环的意义。学生有能力自己作出归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归纳:两条血液循环途径的汇合利用课件及视频引导学生观

10、察、归纳,总结出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新的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也纠正了学生一些思维误区总结提高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的吗?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 2、体循环和肺循环哪个路线长?与心脏左右心室壁的厚薄有关吗?3、血液循环的意义?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理解左心室最厚,射血最有力,所以体循环路线比较长及时小结,通过问题的思考解决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拓展延伸冠脉循环的概念及意义设问:心脏本身所需要的营养及氧由哪里提供?代谢废物如何运离?屏示冠脉循环课件学生自阅相关内容,了解冠脉循

11、环的概念及意义,并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心脏的重要性,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课堂小结:1、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他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2、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完成物质运输的功能。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内省、整合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提高学生识图、归纳与总结能力,同时知识也再次巩固、升华。学以致用屏示静脉输液图片问题:因饮食不注意卫生引起急性肠炎的病人,在手背上静脉输液,输液中的抗生素是如何到达肠道炎症部位的?学生

12、思考、回答通过“解疑释惑”,回应导入时提出的生活在线问题;巩固本节课知识,并活学活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健康教育播放“新闻1+1视频”观看新闻视频:理解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通过权威、科学的新闻视频的呈现,给学生以强烈震撼。加强科学健康教育,使学生理解用药原则。课堂练习1、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分为_ 循环和_循环两部分。这两部分血液循环是_进行的,它们在_内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2、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共同点是都从 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 知识的巩固、升华。窗体顶端板 书: 血液循环的途径1、 血液循环的途径 :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

13、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 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二氧 化碳等废物,完成物质运输的功能。教学反思: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途径”是人体物质运输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掌握,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的几点做法:1、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尤其是“问题设计”始终贯彻教学的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与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2、 注意核心概念的知识点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输液现象,提问从手背注射药物怎样才能到达患处,引入血液循环的概念,再通过课件复习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填写心脏的结构概念图及血流方向将知识整合,以便进一步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实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