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上传人:PI****23 文档编号:10045786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括能力、气质和性格。2、心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手段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客观的实验方法认知心理学派奈塞尔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以人为本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3、为什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需要心理学?(P6) 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有理智有情感的人,有着其他工作对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

2、 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 (2)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3) 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4) 同年龄、同年级、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具有以上几方面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心理学为基础,制定因人而异的发展目标。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P6-7)(简答题,记住图示并理解)教师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有理智有情感的人,有着其他工作对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因人而异的发展目标。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

3、生目前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这种思想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5、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P7)6、本书把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P8)7、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P11-13)(简答题 或 论述题: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这些效应的启示)教师的威信包括职业和人格威信,通常教育心理学上讲的是人格威信,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为:(

4、1)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启示:为提高威信,教育者必须提高修养。(2) 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观点是否一致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启示:要善于揣摩学生了解什么、喜欢什么,用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自己人”效应:若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启示:想方设法与学生沟通,交朋友,才能讲心里话。(4) 好感效应: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则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启示:与学生建立好感。启示(总结):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

5、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好友。8、简述教师的教学水平分类?(P17)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为三种: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和策略式教学(填空题)。1、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懂得“如何教”,是不合格的教学水平。 2、因循式教学。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教,是合格的教学水平。3、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9、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27-

6、28)大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上的特点,包括: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是学习方式上的特点,包括:自学形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即自学为主;自觉性高;课堂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推荐记忆法:内容上:两高一实践,方法上:两自一结合)10-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0、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律的三个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当一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若给予传导且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当没有传导准备

7、时而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1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中,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P31)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12-1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2、布鲁纳认知发现说理论(P33-35)也称发现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包括:(1) 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 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

8、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4) 提倡发现学习;(5)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13、简述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1) 动机原则:要使学生具有爱好学习的内部状态;(2) 结构原则: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及其结构。(3) 程序原则:心智的发展不是一个逐级递增的过程,而是多次“冲刺”和“歇息”的过程。(4) 强化原则:给学生反馈,使他们了解自己掌握得怎样了。14、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理论中,教学原则及教学策略(P37-P38)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理论,也称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其认为,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所谓

9、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主要由学生所掌握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的含义: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结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和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新旧知识之桥。15-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41-43)1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

10、包括: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而不是绝对的、唯一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协助学生建构意义。(3)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16、同化和顺应(P43)同

11、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17、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P49)奥苏伯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P52)18、三种学习内驱力的涵义:(P52)(1) 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导致

12、的动机。(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所导致的动机。(3)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1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54-55)(论述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学习动机是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同时学习动机的巩固与发展又依赖于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学习动机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尔克斯道得森定律(倒“U”曲线)认为:中等程度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13、(成反比):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低。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20、动机期望理论的基本公式:激励力量=效价(目标价值)期望值(实现目标的可能性)(M=VE)。(P58)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激励力量(M):指学习动机激励水平的高低,它表明被激发的学习动机的大小。

14、效价(V):指某一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期望值(E):指人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学习效果和目标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21、成就动机理论(59)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因此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所以,针对力求成功的大学生,应通过给予新颖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

15、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的大学生,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22、成败归因理论(P60-61)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海得,在其基础上,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把归因从三个维度分为:内部和外部归因(控制源维度)、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稳定性维度)、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23、自我实现理论(P62)也称需要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基本观点: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并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4、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69)(简答或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采取如下措施:(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