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43510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卷第5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 26 No. 5 2004年5月Foreign Economies 传统管理;比较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创业精神深入人心,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 注。学术界因此掀起了创业研究热潮,普遍认为有必要创建创业管理理论。S1Shane和S. Venkataraman , (2000)明确强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创业管理必须能够有自己的概念框架,能解释和预测一系列创业现象, 而不是单纯借用已有的理论。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在创业研究领域建立自己的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这一方 面是因为实践的要求,众多的创业现象和创业活动需

2、要理论的指导,比如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及经济发展的 需要;另一方面,创业管理本身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时至今日,创业管理理论体系已 初露端倪,已经引起人们对以稳定性和有序性为基础的指导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传统管理进行反思,并在两 者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争议和分歧,出现了 “替代说” 、“阶段说” 和 “融合说” 等不同观点。 所谓 “替代说”,就是部分学者认为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创业管理根本不同于传统管 理,并优于传统管理。如英国著名学者Storey(2002)对行政管理(即传统管理)和创业管理进行了区分,并认 为 “行政管理主要关注如何避免亏损和进行内部协调,而创业

3、管理则关注价值创造、 机会的把握或是在今天 发现明天的商机”,两者是一种互相替代关系。 “阶段说” 则认为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创 业管理研究新企业,如中小企业等;传统管理主要研究现存的大企业。如P. Davidsson认为在企业的不同发 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前期体现为发现机会和开发、 利用机会的过程,即创业管理,而在 企业发展的中后期体现为传统管理。 “融合说” 是指创业管理和传统管理都存在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因此两 者有融合的趋势。这一方面表现为创业管理仍然沿用了传统管理的部分职能,如计划、 领导、 控制等,但这些 收稿日期:2004203205 3 本文系天

4、津市十五社科研究规划课题(TJ03 - GL013)及南开大学211工程项目资助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玉利(1965 - ) ,男,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寒松(1964 - ) ,男,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乾文(1970 - ) ,男,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2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的本质开始发生变化,呈现 “创业化” 等特征;另一方面,传统管理理论也增加了创新、 变革等新的职能, 发

5、生着德鲁克称之为 “管理的基本假设的改变” 的变化,也就是管理范式的转变。我们坚持认为,传统管理与 创业管理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发展的趋势不是谁 “吞并” 谁或谁替代谁的问题,而是两者相互补 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或者说新的管理范式。研究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丰富 管理理论,指导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创业管理范式的产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假设,这套假设构成了本领域独特的理论范式。由于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昨 天的假设在今天也许就不能成立。因此,国内外学者基于社会对环境变化的深刻感受,引发了对传统管理理 论的反思和对新的管理范式的构想。 11 对传统管理

6、理论的反思。国内外学者从系统、 战略、 人本、 知识管理、 服务管理等角度对传统管理理 论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一些有启示的观点。如Gummesson(1993)为强调价值的重要性,识别了三种管理范 式:即制造范式(manufacturing paradigm)、 行政法律范式(bureaucratic legal paradigm)和服务范式(service paradigm)。他认为目前我们正在从商品聚焦范式转换到服务聚焦范式。王伟光和李继祥 (2000)将管理思 想和理论的发展区分为前知识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提出随着知识经济作用的增强,新的管理范式 知识管理,正在取代前知识管理。蒋学伟(

7、2000)将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管理、 科学管理、 现代管理和信息 管理四个阶段,相应把管理范式分为:无范式、 规模管理范式、 质量管理范式和速度管理范式。姚立和刘洪 (2002)依据复杂系统理论,将企业作为一类非线性复杂系统来研究企业管理的范式转换。 上述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对管理理论的范式转变进行了分析,但还没有从问题的本质上来概括和总结管 理范式。因为新出现的一些经济活动,无论是以顾客导向的服务管理,基于不断学习的知识管理,还是强调 速度的管理,其背后隐藏的是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开始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创业精神导向型思维观念和行 为准则。 21 对新的管理范式 创业管理范式的探索。近20年来创

8、业管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研究的 内容和范围上,对个体创业的研究从对个性心理特征分析转向行为和认知,内容和过程的研究;从个体创业 的研究,扩展到包括在各个层面组织环境下的新经济活动的研究。在方法上,大量运用经验研究方法,开始 进行纵向研究,使用多元技术,以及使用信度和效度检验,提出并初步形成了共同的创业研究范式。如M. B.Low和I. C. Macmillan(1988)提出了创业研究学者应遵循的研究范式,即目的、 理论视角、 焦点、 分析层次、 时间框架和方法论等六方面的规范。该方法提出后,掀起了创业管理研究的热潮,并遵循这一研究框架取得 了一系列的成就。如W.B. Gartner(2

9、001)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了Shane和Venkataraman在2000年发表的引 起轰动的创业管理论文。Davidsson、Low和Wright等三人2001在 创业理论与实践 杂志夏季刊上对名家 的六篇创业管理论文所作的评述,也采用了上述研究范式。在研究的理论视角上,一些其他领域的特殊视 角,如演化理论、 资源理论等被吸收和利用,并开始取得成就。 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对创业研究文献的不断梳理和总结,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概念框架结构模型。如 W.B. Gartner(1985)提出了个人、 组织、 创立过程和环境的创业管理模式;William(1997)在 Gartner概念框架 的基础上,提

10、出了由人、 机会、 环境、 风险和报酬等要素构成的创业管理概念框架; Timmons(1999)提出了机 会、 创业团队和资源的创业管理理论模型;Christian(2000)提出了创业家与新事业之间的互动模型,强调创 立新事业、 随时间而变化的创业流程管理和影响创业活动的外部环境网络是创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Davidsson(2003)基于Shane和Venkataraman的观点提出了创业研究基本框架,即四个相互联系的问 题 :(1) 创造新的或未来商品和服务的机会为什么、 什么时候、 如何以及为谁存在 ;(2) 个体、 组织、 区域、 产业、 文化、 国家等分析单元为什么、 什么时候以及

11、如何发现并开发这些新的创业主意 ;(3) 创业者在开发创业主意 的时候为什么、 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4) 针对不同的创业分析层次,开发创业主意的努 力产生了什么结果或产出。 基于创业研究领域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创业管理的范式可以概括为:以环境的动态性与 不确定性以及环境要素的复杂性与异质性为假设,以发现和识别机会为起点,以创新、 超前行动和勇于承担 3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风险等为主要特征,以创造新事业的活动为研究对

12、象,以研究不同层次事业的成功为主要内容,以心理学、 经 济学、 管理学和社会学方法为工具研究创业活动内在规律的学说体系。 因此,创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机会导向、 动态性及耦合等。所谓机会导向,即指创业是在不局限于所拥 有资源的前提下,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利用机会并产生经济成果的行为。而创业的动态性就是,创业精神一 方面是连续的,创业行为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延续,并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创业是机会发现和利用的一个整 体过程,机会发现不单是识别出机会的那一时刻,还包括前期的准备、 探索、 甄别和提炼等过程。科林斯通过 对 “从优秀到卓越” 的公司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成功跨越不仅仅是因为发现了大量的机会,而

13、且更重要的是选 择和利用了机会。要关注创业过程中组织与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比如个人的知识准备与新机会之间 的耦合;创业过程中关键个人的知识和特征的耦合;现有资源和能导致事业成功的战略之间的耦合;新的潜 在事业特征和当前用户实践之间的耦合等,这种联系是否必须完全对应,成为创业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及其根源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传统管理范式是,通过对包括物、 人、 资本、 知识和信息等在内的全部资源实施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等过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以取得最大经济效果为目的,以不同的组织为研究单 元,运用经济学、 心理学和数学等多种方法来研究组织运行规律的

14、一门综合性学科。传统的管理范式聚焦于 商品,是技术导向型的,研发、 设计、 工程、 大批量制造、 大市场、 大规模操作、 自动化和专业化都是重要因素。 生产效率发挥主要作用,质量意味着与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相一致。 对传统管理与创业管理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两种理论所依据的基 础不同,传统管理是大工业,而创业管理是新经济;研究的对象不同,传统的管理理论是以现有的大公司为研 究对象,而创业管理理论则是以不同层次的新建事业以及新的创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传 统管理的出发点是效率和效益,而创业管理尽管也要注重效率和效益,但更侧重于通过找寻机会来取得迅速 的成功

15、;传统管理通过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来实现生产经营;而创业管理则是在不成熟的组织体制下,更 多地依靠团队合作、 创新和冒险来实现新事业的发达。 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在于社会的转型。因为,新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诸多 矛盾和悖论是我们面临的复杂世界的本质。T.J. Tetenbaum(1998)提出了21世纪的诸多悖论,例如长期与 短期,独立与相互依赖,计划与试验,竞争与合作,稳定与变革,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等矛盾体(详见表 1) 。在 工业社会,企业面对的环境稳定、 简单,顾客的需求被动适应,生产采用大机器流水线运作方式,产品单一化、 一贯制,企业实行层级式的官僚机构,决策

16、是在简单、 静态的环境下进行的,企业领导更多地关注计划和控 制。正如T.J. Tetenbaum所言,“未来是可预测的,组织的高层领导只需到一个幽静之处构想公司的未来,形 成实现这一构想的长期计划。 ” 工人从事程序化的作业,轮班工作,打卡上下班,处于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 一个 “优秀” 的工人是一个可靠的、 顺从的和有手工技巧的劳动者。人们更多地关注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生 产效率。大机器工业正被以信息、 金融和服务等为主的产业所取代,互联网的普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变 得更加复杂和动荡。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掌握知识的人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信息时代的知识劳动者 能在任何地方、 任何时间从事工作。那些学得快和持续学习的人受到奖励。这些新的知识劳动者在很大程 度上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工作的,他们致力于合作并作为自我管理团队的一分子。决策既要考虑环 境,又要考虑自身的能力。与战略管理不同,创业管理虽然也考虑能力,但更主要的是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 力,将好的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力。在新的时代,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获得信息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