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0973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课程标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体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知道真空不能传声。3、知道回声4、知道15时空气中声速。(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的生产的实验,使学生体验、感悟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通过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验,使学生体验、领悟声音的传播介质。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一知识的构建更深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4、通过探究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2、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积极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学情分析1、在学习该节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前,学生们已经听到过各种种样的声音,而且听到过优美的歌声、乐器声自己已随时可发声音。这为声音的产生和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易于进入本节知识学习情景。2、对八年级学生学习该节知识心理容易接受。,八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相近,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思维,该节知识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对该节

3、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分析,该节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分析,小组交流,师生互动方式教学。学生易于融入该课堂教学。三、教学重点1、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条件四、教学难点1、声音产生的探究实验、,得出正确结论。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6、 学习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归纳法7、 教学用具橡皮筋、葫芦丝、吉它、多媒体、钢尺、鼓8、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备注1、课前活动用葫芦丝吹映山红以及多媒体播放古筝曲 沧海一声笑 欣赏音乐,使心情轻松愉快,学生在古筝曲声中预习课本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入声音传播的学习2、新课学习同学们听了这优

4、美的葫芦丝,抑昂顿措的古筝,关于声音能提出什么问题。生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B:空气能传声吗?生C:固体可传声吗?通过小组间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培养学习善于提问的思维习惯1、2、3、4组发言3、探究声音是怎样生产的请各组同学用已有的器材,让其发声,并观察现象。1、2组拔张紧的橡皮筋,3、4组敲音叉,并将敲响的音叉轻触水面。5、6组拔钢尺,7、8组拔吉它弦,然后全体摸着喉头发“a”让学生进行实验,体验感知声音由振动产生,使学生掌握到的知识更深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各组按所给器材实验。请同学们各组根据观察现象总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声时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交流发言:A、

5、 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声,橡皮筋在振动。B、 拨动弦会发声,弦振动C、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根据现象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相同观点的可不发言了对声音由物体振动而生产的,在幻灯片放映结论朗读: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全体学生参与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应用用多媒体展示早期的机械唱片及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学生阅读:课本28页第三段讨论回答:早期机械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 ,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现在人们还发时了 、 、和 等记录声音的方法。通过阅读,培养学一的阅读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通过该段阅读,让学生知道学习

6、物理的一大好处将物理应用于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1、2组完成。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空气(气体)能传声1 用多媒体展示模拟真空闹钟的实验2欣赏太空航天员交谈情景图。1、 学生听真空闹钟模拟实验声音变化2、 学生回答该实验说明真空 (能或不能)会声,太空中或宇航员离得很近,但太空没有空气,航天员只能用无线电交谈。空气 (能或不能)传声,如平常人们说话靠 传声。通过观察和听真空闹钟实验的声音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4组发言。用多媒体水波以及击鼓时空气中的声音学生观察水波回答: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学生由熟悉的水波联想到声波,加强对声波的理想第5组发言固体能传声让学生分组

7、做课本第29页想想做做,固体传声的实验强调: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用多媒体展示土电话通话学生按以下步骤做:一个同学轻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现象:耳朵不贴桌边时, (能或不能)听到敲桌子声音,耳朵贴在桌面上时 (能或不能)听到敲击声。该实验得到的结论:固体 传声。学生间用自制土电话“交谈”。通过做固体传声的实验,主学生体会固体能传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6、7组发言液体能传声我们已经学了气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液体是否可以传声?用多媒体展示在花样游戏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声音。多媒体展示: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还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请学生朗读:学生猜想:液体可以传声学生观看花样游戏视频学生朗读: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分析以上结论:液体 传声,学生说:在游泳池游泳时,头在不时是否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通过阅读课本,看视频,读古诗小儿垂钓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第8线发言请同学们交流总结声音的传播总结:声音靠 传播, 、 、 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第1、2组发言声速1、 多媒体展示:雷电视频2、 请学生阅读课本29、30页阅读后回答交流声速表示声音传播 ,声速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 。声速大小与 、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能力第3、4组发言回声多媒体展示回声的现象学生阅读回答: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的现象当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当回声反回来的时间在0.1S以内,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觉得声音更响亮。通过对回声的阅读学生交流,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回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第5、6组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