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文讲解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0449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98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课文讲解(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时编写:甘肃省金塔县中学 常宝华,【知识与能力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学 习 目 标,情境创设,导入课文,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

2、土阜,便到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 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 文革中,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 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 尾, “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君民碑,情境创设,导入课文,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碑”。,父子碑,情境创设,导入课文,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 双重,原为木结构

3、建筑,五十年代倒塌, 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 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的 古碑之一。 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 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是国宝级的文物。,祖孙碑,情境创设,导入课文,“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文 体 知 识,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4、。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世称“王右军”。,作者简介,兰亭集序法书帖,整体感知,癸(Gu)丑 修禊(x) 流觞(shng) 形骸(hi) 游目骋(chng)怀 齐彭殇(shng) 多音字: 会稽(kui j) 感慨系(x)之 曾不知老之将至(zng) 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整体感知,赏析,点画:精到而多变,寓刚健于优美; 结构:生动而多变,同一字形绝不重复; 章法:疏

5、密有致,自然天成; 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 气度:从容不迫,潇洒俊逸。,1、高雅、清新、华美、蕴藉。 2、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3、飘若浮云,游若惊凤。,评价,深入探究,深入探究,兰亭集序是怎么来的?,深入探究,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列坐曲水的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流觞曲水”)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

6、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兰亭集会”)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被为“天下第一行书”。,流觞曲水图,深入探究,王羲之写这篇序文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等临写了几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死时,以真迹殉葬。现存的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被称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法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法的前进道路。,深入探

7、究,流觞亭前面的曲水模拟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曲水流觞的地方。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王羲之与名 士们列坐在曲水两旁,装有酒的杯子(称之为 “觞”)在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飘流,由于水流曲折,觞时流时停,按规定,觞停止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否则就要罚酒。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直到今天,每年三月初三,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今人的豪情。,深入探究,第一自然段,共有二层意思。 “永和九年,少长咸集”为第一层,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二层“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共两句话,前一句写兰亭美景,后一句写士大夫的行为。 景虽

8、美,若阴雨晦冥,便大煞风景,所以第二段便水到渠成:“是日也信可乐也。” 第一句写天气的美好,第二句写人们的行为和主观感受。,朗读第一、二段,翻译理解内容,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人贤,辰良,事趣,心娱,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景美,“信可乐也”,情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贤这是一乐; 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辰良,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引以为流觞曲水,”此乃事趣,是为四乐; 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五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9、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六乐;,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乐,痛,悲,合作探究,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 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 即留恋于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死生亦大矣”,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品读探究,理解主题,感 慨 人 生,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死生亦大矣,痛,欣于所遇

10、,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品读探究,理解主题,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了证明第二段观点, 作者便用自己读古人文章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再联系当时士大夫中的崇尚虚无的思想(一死生、齐彭殇),并批驳他们的错误(为虚诞、为妄作),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以“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世殊事异其致一也”,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和意义上来,使“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死生之大。,品读探究,理解主题,妄作,齐彭殇,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悲,作序缘由,一死生,虚诞,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

11、亭集有关的语句:,A、说诗的产生:,B、说诗集的由来:,C、说编集的意义:,(“一觞一咏”),(“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堂检测,拓展延伸,2、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的抒情,请分别指出:,写景,叙议,写景,抒情,抒情,当堂检测,拓展延伸,3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 ( ) 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B言必信,行必果 C文信美矣 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C,言语真实,讲信用,实在,的确,相信,当堂检测,拓展延伸,4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 (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借代,当堂检测,拓展延伸,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在山阴道上走,如在画中游。”假如你能亲临兰亭,进入那种文化现场,许多东西就会迅速“复活”,掩映其间的森森林木,穿插云霄的处处绿竹,都会激活你对远年文化的深沉遐思,小结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