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0412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主备人:唐平 审核:2018级物理备课组 复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提高授课艺术

2、,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常见4种动物图片,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二、探究活动:声是怎样产生的1教师简介:物理学中研究、解决问题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探究。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

3、实验检验得出结论。2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声体发声时有共同特征吗?3探究前的交流与合作:同学们对上述问题,各自有哪些猜想与假设?写在草稿本上,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如何验证你的猜想与假设?4设计一个简单易做,又富有音乐美的实验。大米也能“跳舞”:用一部录音机外接一只八寸嗽叭,大米数粒。当学生看到这些器材,顿时高兴起来,有的就叫起来,能听音乐了。将大米放入嗽叭“纸盆”上,让某一个学生触摸一下纸盆,然后放一段音乐。教师引导:眼看到什么?耳听到什么?此时,让某一个学生再触摸一下“纸盆”,让学生把两次触摸“纸盆”的感觉写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第二次交流、讨论:(1)你对喇叭发

4、声时和没有发声时的感觉各是什么?(2)大米为什么会“跳舞”?(3)发声体发声时的特征是什么?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教师起到引导、组织作用,学生除了“动眼”“动耳”“动脑”外,还要动手参与,这种富有音乐享受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有利于思维的活跃。三、重视学生身边器材,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做实验,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1直尺能发声吗?2怎样才能使直尺发声。3发声时特征是什么?学生思维进一步活跃,让直尺发声的方法较多。四、简单介绍物理在我们身边,物理是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可以记录、保存声音,

5、重现声音。如唱片、磁带、光盘等。五、不完全探究活动1声音传播需要载体介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结论:固体能传声。此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探究活动思路。2演示:课本第14页图114,证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每个学生将适量水倒入自己的杯子中,用勺子敲击杯子上部。边敲边触摸杯子,再一次体验发声体的振动,耳听声、眼观察回缸中的水面。不仅听到声音,而且看到水波,将声波与水波类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声波,从而知道声也是一种波,把它叫做声波。六、初步介绍数据、声速、回声概念。强调声速的读法和写法七、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1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本节课各自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耳”“动眼”“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简单设计实验的能力,初步理解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主要环节让学生总结)。3课文中的三个“想想议议”放到课外完成,学生查阅资料,可独立或互相交流合作完成。这样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