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9712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简昌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大小;、了解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感知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经过阅读、观察,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及测量方法;、让学生自制水气压计来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找出新规律;、通过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应用,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经过探究活动,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物理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终

2、身学习的兴趣。教学器材:教师用:广口瓶、小纸片、水、软木塞、玻璃管、注射器、农村中学远程教育资源。学生用:两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管、水、周围有小孔的塑料瓶、马德堡半球、酒精棉球、火柴、教学策略: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简单的分析,点明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探究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点拨,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整节课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使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演示实验(师生合作):教师将一周围有高低不同的小孔的塑料饮料瓶先装满水,然后让一位同学将饮料瓶盖盖上,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的变化。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师强调:瓶中的水为什么不再从小孔中喷出来了,要明白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大气压强的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教师板书课题)教学评析:教师创设实验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二、科学探究,合作交流:(一)探究活动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师提出问题:固体对支持面有压力,即对支持面有压强;液体有重力,且有流动性,对浸在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空气对浸在它里面

4、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呢?(媒体展示提出的问题)学生猜想: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因为空气和液体一样有流动性,也有重力,那么空气对里面的物体有压力,则有压强。(学生用类比联想法进行猜想)师:经同学们猜想可知,大气对我们人也有压强,那你感知到大气对你有压力了吗?(生答:没有)师:那么你怎样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呢?(学生疑惑)教师诱导:刚才我们用瓶盖将装水的瓶盖住时水不再从侧面小孔流出,想一想是什么对瓶周围小孔中的水施加了压力而不流出呢?(生回答:可能是空气)师强调:看来刚才瓶中的水不流出确实是大气压的作用。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桌面上的器材来验证一下大气压的存在呢?师:课件展示桌面上的器材:广口瓶、小纸

5、片、水、注射器,让学生想一想,设计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案。(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予帮助:我们将广口瓶装满水,盖上纸片,然后倒过来时,如果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能够证明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呢?)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任务单,学生根据实验任务单动手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附:实验任务单一 :1、将小杯盖上硬纸片,倒置,用手拿住杯底,你看到的现象是 _2、将水杯装满水,盖上纸片,用手按住硬纸片,使它倒置,手拿杯底,你看到的现是_3、讨论两次看到现象形成的原因。实验任务单二:1、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内筒底部,向外拉活塞,感受所用拉力的大小;2、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内筒底部,用手指堵住针

6、孔,向外拉活塞,然后松手再拉,感受所用拉力的大小;3、小组内交流两次活动的感受,看看有什么不同,谈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4、想一想,在上述“任务2”中,若拉活塞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忽略摩擦),在水平方向上,活塞受到的两个力分别是_和_,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 和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 。学生动手实验,完成任务单,并让小组同学上台交流展示。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媒体播放:空气即大气,大气对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教学评析: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既是本节教学重点,又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通过对固体和液体压强的描述,让学生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进行猜想气体对

7、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然后通过探究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了知识,降低了教学难度,也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一种物理思维方法-类比联想法。(二)探究活动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实验展示,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之大,领略大气压的神奇力量。教师实验演示:先将两个内径大小相近的玻璃管,套在一起,倒立,看到小试管掉下;然后让学生猜想,若将大试管装满水,再将小试管放下去,倒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实验,学生看到大试管中水虽然对小试管有压力,但小试管不仅没下降,反而上升。师:同学们刚才看到当大试管装满水后,放入小试管,看到什么现象?生:看到小试管反而上升了。师:你知道是什么对小试管施力

8、使试管不下落反而上升的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小试管倒立时,上部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下部受到大气对试管向上的压力,小试管上升,说明大气对小试管向上的压力大于水对小试管向下的压力,可见大气压强之大。教师接着让两名学生上台共同模拟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先将两个半球合在一起让两个同学用力拉,一拉即开;然后教师先在一个半球内放上粘有酒精的棉球并点燃,将阀门关闭的另一半半球迅速盖在点燃的半球上,过一会儿,让两位同学用力拉两个半球,可怎么也拉不开。打开阀门,听到大气进入的响声,同时稍用力拉即开,让全体学生异常兴奋,感受到了大气压之大。2、大气压的测量师:刚才两个实验让同学们感知到了我们身边的大气压

9、之大,那么你能用手中的注射器和老师手中的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设计一个粗略测出大气压值的方案吗?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设计方案,在班上交流。教师给予肯定,请同学们课后用此方案做做看,然后提问:那么大气压值究竟有多大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是怎样测出来的。(媒体播放托里拆利实验)师引导学生分析托里拆利实验(媒体展示分析过程,强调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分析物理问题),归纳得出结论。师强调: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人们把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即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105Pa师:我们实际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又是利用什么来测大气压值的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八

10、十八页,想一想实际生活中测大气压值的工具有哪些?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然后看媒体展示,介绍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气压计的使用方法。教学评析:教师在让学生充分感知大气压存在的同时,又通过两个师生互动的实验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感知了大气压强之大和大气压的神奇力量。特别是教师对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改进,简单易做,效果显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教师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处理恰到好处,通过媒体播放及讲解,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气压计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时,教师避免了传统的空洞的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独立阅读,

11、思考,看媒体展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三)大气压的变化师诱导提问:同学们想一想,托里拆利测出大气压为1.01105Pa 。那么大气压强是不是不变的呢?若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学生结合刚才的阅读回答,大气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能与高度和天气的变化有关。那么大气压与天气变化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疑惑)师强调:请同学们课后网上查询。师:那么谁能说说大气压跟高度是怎样变化的呢?(提出探究的课题)学生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师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这个结论吗

12、?生1:登教学楼,用气压计测量气压的大小即可验证。生2:开展登山活动,用气压计测量高山上不同高度处的气压,比较气压的大小即可。师:同学们想的很好,那么我们现在没有气压计,那你想不想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制一个气压计来验证呢?(生答:想)生:学生阅读教材中八十八页中的想想做做,交流制作方案,然后动手制作水气压计,比一比,看哪组做得快。(媒体播放制作要求)学生展示自制的水气压计,并交流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师:同学们刚才的制作很好,很成功,那么谁能说说你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疑或)教师诱导:在制作中,哪些操作使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水柱上升的呢?根据这些现象,你想一

13、想瓶内水面上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思考回答: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有关,(学生根据现象猜想)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发现的新的探究课题:探究活动三、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探究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学生猜想,并利用注射器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应用结论来解释实验现象一。(让学生在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应用探究所获取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师:学生们在刚才的自制水气压计的活动中表现很出色,善于发现问题,找出新规律,望今后继续发扬。强调水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评析:大气压强的变化虽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教师从探究

14、大气压强与高度变化的关系入手,让学生自制水气压计,使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找出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四)大气压的应用(媒体播放人们用吸管喝饮料、注射器吸药、从茶壶倒茶等生活现象,让学生明白这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大气压是我们的朋友,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了解吗?一起来吧!(先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动画演示,共同探究,明确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5、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出色,学习很认真,那么你在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回答,完成自我小结)四、课外练习:、请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水气压计,探究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并写出探究报告。、上网查一查,影响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对你在制作水气压计时的新发现作进一步的探究。教学评价与反思:新课用饮料瓶中的水不再流出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改进的演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高潮。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尽量让学生经过自我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质疑和创新等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结合,知识和能力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中,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性的、和谐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特别是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资源,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利用自制水气压计的活动,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