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9452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湛江市坡头区上圩中学 李志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历史演变过程的“亲身”参与,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和思考的能力。(2)重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科学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流程图】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重现历史,进行猜想实验探究 知识应用生活实例,坐车时的前倾与后仰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解析乘车时前倾与后仰的原因惯性实验鸡蛋

2、入杯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当你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你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后仰,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你的身体会向前倾。这是什么原因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那就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牛顿第一定律。展示flash动画,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亲身体验到的有趣现象:为什么乘车的时候我们身体会前倾或后仰?观察思考 好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播放乘车时身体前倾或后仰的flash动画,让学生感受动态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现历史,敢于猜想 从生活中的常

3、见现象出发:用力推静止的课本,课本运动了,撤去力,课本也便停止,引导思考:力与运动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领略学者亚里士多德与物理科学家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观点: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力维持。利用课件,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认知历史上曾经对力与运动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假设与猜想,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认知历史思考讨论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亲身体验思考的过程,以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实验探究1、有两个连接光滑的斜面,用一个小球放到左边的斜面上,放手后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后滚到右

4、边的斜面上。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到达右边斜面的高度比左边的释放高度要低。2、伽利略理想实验:实验时忽略小球受到的一切阻力与摩擦力的影响。把小球放到左边斜面的某一个高度,放手后小球从斜面上滚下,越滚越快。到右边斜面时,由于减速的原因,小球越滚越慢,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小球到达左边的释放高度;改变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要达到同样的高度,要在斜面上走更远的距离;当右边斜面倾角为零时,小球将一直滚下去永远达不到左边释放的高度,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1、先向学生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装置,并强调试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忽略摩擦力、确定释放点的位置、标记下落高度与小球到达的高度。2、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实

5、验步骤与需要注意的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数据表4、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实验结果5、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6、板书、多媒体展示,总结伽利略理想实验,明确实验结论。1、听教师介绍实验装置与注意事项。2、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猜想实验现象。3、设计实验记录表4、分析讨论实验结果5、总结实验规律6听教师科学分析。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与推理能力。总结规律1、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以及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

6、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到的非实验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1.具体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以及它的重要历史影响,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到的非实验定律。鼓励学生学习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推理法。2. 向学生解说,牛顿第一定律说明每个物体都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就应当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所以牛顿把它取名为Inertia,翻译过来就叫惯性。牛顿认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

7、的固有属性。 听讲记录笔记认知科学推理法听课记录认知惯性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知识应用当我们乘坐汽车的时候,汽车启动时,我们的身体会向后仰,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了,我们的下半身受到汽车大的作用而随车前进,由于惯性的作用,我们上半身仍然宝石静止状态;反之,当汽车刹车时,我们的身体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乘客的下半身受到汽车的作用而随车减速,由于惯性的作用,我们上半身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鸡蛋入杯实验:水杯装着水,轻木块放在杯口上,熟鸡蛋静止在木块上,迅速敲击木块,木块随之飞出,但鸡蛋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的状态,所以不会随木块飞出而是掉落到杯子里面去。1、老师提问引

8、导式授课,并且展示课件辅助教学:惯性能解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我们一起回顾上课前所提的问题,并用这节课所学的惯性知识解析:为什么同学们在日常的乘车过程中身体会向前倾或向后仰呢?2、引导学生操作鸡蛋入杯的实验:先介绍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器材设计实验验证惯性定理。最后让学生解析试验中得到的结果。听讲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解析实验感受身边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应用知识指导实际的生产生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知识对解决生活生产中问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布置作业思考物体的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启发:大量事实证明,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那为什么运动的汽车总比运动的自行车难以停下来呢?物体的惯性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好奇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1 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 生活经验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1、回顾历史:伽利略: 伽利略理想实验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定律)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的固有属性)4.知识应用:【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